狼山雞是我國著名的肉種兼用型地方雞種,馳名世界,曾參與育成了不少國際知名雞種,如著名大型雞種奧品頓、澳洲黑等。該雞原產于江蘇省如東縣境內,以馬 塘、岔河一帶為中心,遍及掘港、拼茶、豐利及雙甸等地。該雞從南通港出口,因港口附近有一游覽勝地——狼山而得名。2000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種名錄。 一、外貌特征 狼山雞體格健壯,頭昂尾翹,具有典型的U字形特征,羽毛緊密、美觀,行動靈活。按羽色可分黑、白、黃三種。狼三黑雞單冠直立,有5~6個冠齒。耳垂和肉髯均為鮮紅色。身披虹彩,以黃色和黃渾者居多,少數褐色。喙黑褐色,尖端顏色較淡。全身毛黑色,緊貼身上,并有綠色光澤。脛、趾部均呈黑色,皮膚為白色。初生雛頭部黑白毛,俗稱大花臉,背部為黑色絨羽,腹、翼尖部及下腭等處絨羽為淡黃色,是狼山黑雞有別于其他黑色雞種之處。白色狼山雞雛雞羽毛為灰白色,成雞羽毛潔白。狼山黃雞以嘴、腳、羽毛三黃為主要特征,大小適中,肉味鮮美,俗稱如東草三黃。 二、生產性能 狼山雞生長較快,個體較大,屠宰率較高。成年公雞2.6~3.1千克,成年母雞2.2~2.7千克,半凈膛屠宰率達80%以上,全凈膛屠宰率達70%以上,且隨性別、年齡、飼料而異。狼山雞產肉性能較好,早期生長速度較快,100日齡料肉比達3∶1。雞肉質地鮮美,黑雞屠體潔白美觀。育肥生產后,7周齡、8周齡體重可達0.65千克和0.8千克,第15周齡可達1.6千克,即可上市出售。 三、繁殖性能 狼山雞繁殖力較強,產蛋性能較好,5個月左右性成熟,5%的母雞150日齡左右可產蛋,年均產蛋150枚。新雞開產蛋重50.23克,成雞蛋重平均為54.04克。蛋殼中等厚,呈褐色和淡褐色。產蛋持久性較好,一般盛產期可連續產蛋10~15個,料蛋比3.3~4.5∶1。種蛋受精率達94%左右,孵化率88%,有一定的就巢性。生活力較強,成活率達98%。 四、開發利用 狼山雞遺傳性能穩定,基因寶貴,繁殖力、抗病力及適應性強。肉質品味鮮美,香氣濃郁,致密香嫩,深受消費者歡迎,市場開發潛力大,雜交利用前景廣闊。狼山黑白雞與烏骨白雞的正反交基本能保持烏骨雞烏皮、烏骨、烏肉等特性,并提高料肉比及生長速度,保持肉質鮮嫩、肉味鮮美的特征。能適應國際黑色保健食品新潮流,特別是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蘊藏著很大的商機。狼山雞的屠宰分割包裝及燒烤等食品加工制作銷售,前景廣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