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大會是我國召開的第6屆農業展望大會,會議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主辦,以“信息引領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900多位中外代表參加會議。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院士主持。 本次會議關于生豬產業方面,分別由朱增勇(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員)和王俊勛(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針對中國豬肉市場展望和中國生豬產業現狀與展望做了報告。 朱增勇:中國豬肉市場展望,未來10年東北產區高速增長 朱增勇在大會上報告稱,造成一季度生豬價格下跌的原因是供給增幅明顯;節后豬肉消費季節性下降;壓欄大豬及恐慌性出欄加大下跌速度和幅度;屠宰企業壓價儲備凍品,利潤重心轉移到了屠宰零售端;中小規模戶開始淘汰能繁母豬和后備母豬;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龍頭養殖企業仍以擴大產能、爭奪市場占有率為主要戰略方向;企業已經或者正在布局生豬全產業鏈,通過產業鏈多環節的介入,降低運營成本;生豬養殖門檻越來越高;企業重視糞污資源化處理和利用,但種養結合仍需探索。產能擴張速度和規模有過快過大風險;產業鏈條短,精深加工能力依然不強;高緯度地區生豬養殖技術仍有待研究;東北地區活豬外銷為主,對華北市場沖擊大。 而對于未來10年豬肉市場的展望,朱增勇表示未來10年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分別年均增加1.1%和1.4%,東北產區將高速增長。生豬價格將在2020年開始反彈。未來10年豬肉供給量增速略高于人均占有量增速,分別年均增1.2%和1.0%。居民人均豬肉家庭年消費量增速明顯放緩。未來10年豬肉進口將明顯回落,但仍保持一定進口水平。 王俊勛:中國肉類產業發展展望,向效率要效益 現狀:一是完成了新一輪養殖布局調整,實現了資源環境的優化:落實《關于南方水網地區生豬養殖布局調整優化的意見》《全國生豬生產發展規劃》等文件要求,合理配置生產和資源。 二是環境要素占據首要位置,實現了裝備技術的優化:環境要素深入人心,成為養殖業關注的最重要方面。 三是養殖企業苦練內功,實現了抗風險能力的優化:市場風險(轉型升級,瞄準市場,行情研判)和疫病風險(標準化養殖降低了疫病風險,完善防控體系“養、防、檢、治”結合發力) 展望:對未來的展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向效率要效益,主要體現在勞動生產率、飼料轉化率畜禽生產率 勞動生產率:集約化養殖模式,新技術新裝備應用,科學管理模式 飼料轉化率:基礎研究,新工藝研發,好料產好肉, 畜禽生產率:品種改良,繁育技術推廣應用,環控飼喂等綜合應用 豬肉產能呈現先降后增趨勢,進口保持高位。展望初期的前兩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和環保政策影響,豬肉產量將下降,豬肉進口將增加,豬價和豬肉進口預計將歷史新高。展望中期隨著疫情控制水平的提升,產能將會保持較快恢復速度,2025年將增至5695萬噸,展望后期生豬生產將會平衡發展。未來10年,中國生豬出欄量和豬肉產量年均增速分別為0.6%和0.9%,2028年預計將分別達到7.42億頭和5955萬噸。豬肉人均消費量年均增長0.5%,2028年將達到41.91千克。豬價預計從2019年下半年階段性快速上漲,2020年將到達周期高點,隨著生產的逐步恢復豬價將會穩步回落。豬肉進口量在展望前期受國內供給明顯下降影響將會顯著增加,預期創新高,展望中后期將會回落,但仍將保持高位。 作者:佚名 來源:農典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