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群發熱 并不是所有的體溫升高都能稱之為發熱。比如豬群打斗等劇烈運動后體溫也會升高,甚至可達到40℃。只有受到內源或外源致熱源的影響導致的體溫升高我們才成為發熱,發熱根據豬群體溫的熱程度可分為四種:
在豬群體溫方面養豬人存在兩個誤區: 1、用人的體溫衡量豬的體溫。正常情況下人的直腸溫度平均為37.5℃,而豬群中溫度最低的公豬直腸溫度也高于這個值,所以不能用人的體溫值來衡量豬的體溫。再就是一些養豬朋友習慣直接用手摸豬的體表然后估算豬的體溫,可實際情況是豬群發不發熱養豬人用手摸起來都是熱的,因為豬的體溫本身就高于人的體溫。 2、發燒就用退燒藥。多數情況下,病豬的發熱時的體溫多在40℃左右,此時不需要使用退燒藥,因為病豬體溫升高對豬來講屬于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溫度升高后會降低體內酶的活性,從而抑制細菌或病毒等的復制,還可以提高免疫系統的功能幫助機體快速恢復。 而有的養豬朋友只要體溫達到40℃就判定為發熱使用退燒藥,這樣不僅起不到治療疾病的作用,反而延緩了機體的恢復速度。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使用退燒藥的時機是體溫高于41℃時。 退燒藥的種類及其選用要點 退燒藥物大類上可以分為中藥退燒藥(柴胡注射液、魚腥草注射液)和化藥退燒藥,其中化藥退燒藥又可以分為甾體類退燒藥(地塞米松)和非甾體類退燒藥,非甾體類退燒藥可分為羧酸類(阿司匹林)、羧酸鹽類(卡巴匹林鈣、氟尼辛葡甲胺)、乙酰苯胺類(對乙酰氨基酚)、吡唑酮類(氨基比林、安乃近)和環氧化酶抑制劑(尼美舒利)。 根據每種退燒藥的特點,一般情況下高熱選擇安乃近或氨基比林,因為這兩種藥物的退熱效果最好也是最快的;中熱選擇阿司匹林或氟尼辛葡甲胺,以為這兩種藥物安全性比較高,退燒副作用少;病毒性感染導致的高燒使用地塞米松,但是需要注意母豬禁用會導致流產;低熱使用卡巴匹林鈣、柴胡注射液或魚腥草注射液等中藥退燒藥,副作用小,退熱后不易導致低溫。 豬群低燒是因為豬群體內產熱不足或散熱過多導致的體溫低于正常體溫的一種臨床癥狀。常見于病程較長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或長時間食欲減退、廢絕病豬。根據體溫低于正常體溫的程度,低燒可分為微低燒和低燒兩種: a、微低燒,體溫低于正常體溫1℃左右,常見局部炎癥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b、低燒,體溫低于正常體溫1-2℃左右,常見急性傳染病臨死前或退燒藥使用劑量過大。 針對低燒治療方案: 1、注意休息,加強飼養管理。當豬群低燒不嚴重時是不建議打針的,有時候打針引起應激,反而會加重病情。體溫處于微低燒時以加強飼養管理為主,可以給豬提供稻草讓豬處于安靜的靜養環境中,以幫助病豬恢復體溫,另外可以給豬飼喂生雞蛋、紅糖水等可以迅速供能的高營養物質。 2、若是體溫低于37℃,養豬人可以先肌注樟腦磺酸鈉幫助體溫恢復,體溫恢復后肌注黃芪多糖、肌酐、ATP等輔助病豬升高體溫,最后再輔以上述飼養管理方法以徹底解決病豬低燒問題。 作者:佚名 來源:果然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