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蛋雞養殖大數據分析 一、品種 目前,我國蛋雞良種化已經達到了各個畜種最高水平之一,從之前的以引進為主發展到目前國內自主培育的品種已經達到了65%左右的水平,另外,類型也從過去的比較單一的幾種類型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改變。引進品種在我們國家蛋雞品種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幾年,我國自主培育的品種的作用已經超過了引進品種的作用。 1、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 全國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啟動的時間在各個畜種里相對較早,蛋雞遺傳改良計劃在2012年就已經開始啟動,一期計劃到2020年。這個計劃的核心目標是:打造一批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力的“育(引)繁推一體化”的蛋種雞企業,完善蛋種雞生產技術,規范蛋種雞生產管理,滿足蛋雞產業對優質商品雛雞的需要。目前我國全國產蛋雞存欄約10億只,年更新量在12億~10億只左右,國家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推廣雛雞數量發展目標是占全國商品雛雞總量的40%~50%,也就是說國內所有的商品雞基本上有50%來源于國家蛋雞良種擴繁推廣基地。 2、種雞質量的變化 種雞質量的影響因素涉及到遺傳水平和凈化水平,凈化方面,目前國內在白血病這塊已經做得非常嚴格了,國內企業在種雞質量上也有了很大改觀。 二、蛋雞存欄及養殖效益大數據分析 2017年蛋雞養殖行業總體形勢分析,大部分商品代蛋雞養殖場/戶利潤全年基本持平或略有盈余;2017年1~11月份:平均雞蛋價格同比每公斤降低0.77元(降幅10.9%),累計只雞盈利同比減少12.65元;雞蛋價格:起伏跌宕、斷崖式下跌、火箭式上升;商品代蛋雞產能調整到位,產蛋雞存欄、后備雞存欄和累計新增雛雞量同比均降低,累計淘汰產蛋雞同比增加。 1、商品代雞苗總量減少,趨勢增加 2017年總體來講商品代雞苗的總量直線上升,據協會統計,2017年1~11月,銷售雛雞4.96億只,比去年同比降低11.07%;監測戶統計數據結果:2017年1~11月累計新增雛雞1013.63萬只,比去年同比減少9.9%;規模場統計數據結果:2017年累計新增雛雞1153.10萬只,同比減少15.1%。 2、后備雞存欄呈增加趨勢 從監測村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超過2016年同期數量,同比增10.8%,2016年上半年養殖戶意識到存欄量過高,所以到2016年下半年養殖戶開始逐步減少后備雞存欄;從規模場統計數據來看:2017年后備雞存欄接近2016年同期數量,同比減少。 3、商品代在產蛋雞存欄調整到低位 從2017年年初開始一直在調整,淘汰雞賣不出去,到5月份疫情緩和以后出現了一個大量淘汰期,產蛋雞存欄達到一個最低點, 2017年后半年產蛋雞存欄量逐步上升,但上升速度較慢,總的來講,產蛋雞的存欄調整到低位,產蛋雞存欄量小直接導致產蛋量少,因此蛋價基本不會有太大波動。 4、淘汰雞 淘汰雞2017年總的趨勢為:蛋價低位時低日齡淘汰。其中監測村淘汰雞數量和價格總勢為,2017年上半年大批淘汰、價格走低,下半年量減價升,規模場淘汰雞數量趨勢和監測村基本一致。同時,2017年3月份專家組對100個監測縣的商品代規模雞場進行了一次摸底數據調查,調查顯示,2016年平均規模場數量在322個平均存欄為5.4萬,而2017年平均規模場數量達到332個平均存欄量達到5.5萬,這表示雖然2017年蛋品行業形勢欠佳,但規模場數量及平均存欄仍在增加。 5、雞蛋價格及養殖效益 雞蛋價格從2017年6月份開始出現較大回升,前5個月遠遠背離了雞蛋平均價格,之后雞蛋價格較為平穩,大部分商品代蛋雞養殖場/戶利潤全年基本持平或略有盈余。 6、飼料價格發展平穩 飼料價格近幾年一直保持在一個低位狀態,當然9~11月飼料價格有所回升,玉米(1797, -2.00, -0.11%)價格近期也在上升,這點是需要養殖戶關注的事情,如果說飼料價格在近幾年平穩的情況下突然出現一個大幅度的增加,那對養殖戶來說有什么影響,這也是養殖戶需要思考的問題。 7、年度盈利數據波動較大,周期在3~5年之間 關于蛋雞行業市場波動規律,專家組通過數據分析認為,蛋雞行業市場波動周期在3~5年之間,那么在這3~5年之間養殖戶如何掌握這個規律呢?根據專家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只雞盈利為4元,2011年達到最高,只雞盈利為36元,之后的高點出現在2014年只雞盈利達到26.98元,而2016年的只雞盈利為12.3元,養殖戶普遍認為2017年也是蛋雞行業的黃金年,于是在2016年下半年養殖戶開始補欄,導致2017年只雞盈利出現負數為-0.71元。 對于2018年的行情走勢,徐桂云說道:“2017年后半年產蛋雞存欄量還比較低,要進就快進,包括前幾年的分析情況,現在我覺得春節這個高峰低了,尤其是春節過后,每年的3月份都特別低,所以大家都是利用6月份到12月份做下半年的行情,下半年的行情從10月份到2月份這一階段進雞可能會有比較好的收益,所以我認為2018年1~3月份進雞還是比較好的”。 02 養殖模式和主題 一、生產布局相對穩定并趨于合理 主產區主要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遼寧、江蘇、湖北、四川、安徽、吉林、湖南等省份;2000~2016年間,主產省分布大致穩定,但不同區域蛋雞產量比重有所變動。養殖主體還以小規模場(戶)為主:中國蛋雞養殖主體仍以萬只以下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戶)為主,約占全國蛋雞總存欄量和全國雞蛋總產量63%左右,“小規模、大群體”的養殖特征仍然比較突出。 二、蛋雞生產標準化和規范化 蛋雞生產標準化和規范化表現在:1.具有規?;蛥^域化發展模式;2.種源質量有保障;3.生產工藝達到國際水平;4.配套服務體系健全。蛋雞生產由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盲目擴張飼養規模和引種量的時代已經結束。二是從增量發展到存量調整:產業的整合、聯合與兼并。 三、蛋雞場的適度規模問題 1.適度規模是企業在一定的經濟條件下,各生產要素組合最優,取得效益最佳的規模:隨著技術、管理水平、生產條件、市場成熟度等變化而變化。 2.適度規模因場而異,各生產要素中的短板效應影響個體適度規模。 3.技術不變條件下,規模小時,擴大規模則規模報酬遞增;達到適度規模時,擴大規模則規模報酬不變;規模過大時,大規模則規模報酬遞減。 03 2017~2019年蛋雞產業三年規劃情況簡析 2017~2019年三年規劃總產能達到7764萬只商品代蛋雞:2017年計劃投產1310萬只;2018年計劃投產3824萬只;2019年計劃投產2630萬只。其中,產能增加量主要在北京德清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正大集團。北京德清源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金雞扶貧項目,計劃在河北、貴州、河南、安徽、重慶、廣西等地新建16個大型商品代蛋雞場,預計三年累計投產達3060萬只商品代蛋雞。正大集團計劃在陜西、浙江、云南、吉林、上海、四川等地投產1450萬只商品代蛋雞。這兩個集團新增產能的投產高峰均在2018年。 來源:畜牧E頭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