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粒和擠壓可能會增加豬飼料養分熱量和消化率,其效果受日糧組成成分的影響。 在養豬生產中,飼料成本對總的生產成本有很大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提高日糧營養素的利用率是降低稀缺高價原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水熱處理(蒸后壓實-制粒-有無膨化或壓縮)豬飼料有利于仔豬和育肥豬生長效率的改進。羅杰斯和施泰因(2016)提出了經制粒處理的日糧對比于以谷物原粉作為日糧的飼料轉化率改進范圍達到了4%-12%。 表1. 制粒對改善仔豬和育肥豬飼料轉化率的影響 豬日糧的水熱處理能提高熱量和養分的消化率。其他積極的作用包括增加采食量,尤其是仔豬采食量,并減少料槽內飼料的損失。 對于大多數豬來說,其熱量消化系數在70%-90%之間變化。這種變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糧纖維的存在:纖維素越多,熱量消化率越低。造成差異的其他因素是日糧的技術處理方法和豬只的體重或發育階段。 盡管提高日糧熱量消化率更多的可能取決于日糧的物理(顆粒大小)和化學特性,但制粒過程仍可以提高1%的日糧熱量消化率。Noblet和Van Milgen(2004)研究表明,改善制粒的日糧消化率主要是由于脂肪消化率增加(玉米或全脂油菜籽的日糧)了,而這些養分的熱量值取決于技術處理(表2)。 表2. 制粒、顆粒大小對生長豬的脂肪熱量消化率的效果(%)(來自Noblet & van Milgen 2004)。 飼料原料膨化或壓縮的劇烈處理后,不管有沒有制粒這一工藝可能都會對生產效率產生附加效應。Lundblad等人(2012)發現與谷物原粉日糧對比,經水熱處理的日糧可以改善豬的淀粉回腸消化率(29.5kg體重),也增加一些氨基酸如賴氨酸、精氨酸、異亮氨酸和蘇氨酸的回腸消化率。對于賴氨酸來說,膨化壓縮飼料優于純顆粒飼料。 制粒處理可以減少日糧中高含量難消化纖維素產生的負面影響。加劇原料壓縮過程可以帶來日糧纖維更大的溶解和發酵。 羅杰斯等人最近的一項研究(2016)比較了三種高、中、低纖維素含量的日糧進行不同的熱處理強度(原粉、制粒、壓縮、壓縮+制粒)對生長豬的效果,得出結果: 水熱處理提高了淀粉回腸消化率,大多數必需氨基酸在壓縮和制粒之間沒有顯著差異。 制粒提高了玉米大豆玉米干酒糟型中低纖維日糧的消化能(FND 7-12 %),但這種改善是基于玉米、大豆、玉米干酒糟和大豆皮型日糧,這種日糧纖維含量很高(FND 20%),經過強烈處理比如壓縮、壓縮+制粒,僅僅達到作為豬日糧基本要求(圖1)。 圖1:日糧纖維含量及日糧技術處理對代謝能值的影響(羅杰斯等人,2016) 結論 各種類型日糧通過制粒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然而,在高含量日糧纖維的情況下,最顯著的改善是通過壓縮實現的。 這些經濟有效的技術處理,其可行性取決于飼料和設備的成本以及這些設備的能耗。 水熱處理的考慮 值得注意的是,過多的熱處理會導致氨基酸的氨基與還原糖羰基之間的美拉德反應,從而降低氨基酸的有效性和可消化性(Gonzales Vega等人,2011)。 同樣,加熱和快速冷卻會導致淀粉回生,這也會降低淀粉的消化率,從而降低其熱量值。 (Sauber and Owens,2001) https://www.pig333.com/nutrition/effects-of-feed-processing-&-diet-composition-on-the-nutritional-value_12138/
來源:達豬秀 譯陳榮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