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9月,全國部分地區在玉米青貯制作期間遭遇干旱、暴雨等惡劣天氣,玉米青貯品質受到了影響,鑒于此,2017年2-4月,百奧明飼料添加劑(中國)有限公司對玉米青貯進行了霉菌毒素普查,共檢測樣品86份。檢測毒素包括黃曲霉毒素(AFL),嘔吐毒素(DON)和玉米赤霉烯酮(ZEN),其中黃曲霉毒素用 AFB1+AFB2進行計算;霉菌毒素超過檢測限即判定為陽性樣品,陽性樣品設定限值如下:黃曲霉毒素為1ppb;玉米赤霉烯酮為32ppb;嘔吐毒素為50ppb。 1 霉菌毒素陽性檢出率 黃曲霉毒素具有很高的毒性,會對動物肝臟造成損傷,同時飼料中的黃曲霉毒素B1會通過瘤胃轉變成M1,在奶中殘留,危害人類健康,我國乳企對黃曲霉毒素M1控制非常嚴格,做到每車原奶必檢,各大飼料廠商甚至牧場在原料采購時也對黃曲霉毒素嚴格把控,同時牧場在貯存環節也非常注意,所以黃曲霉毒素這種主要在貯存過程中產生的毒素,在數次飼料毒素普查中呈現下降趨勢,加之國內青貯制作水平越來越高,收割、裝填、封窖、取用等各環節都有效的防止了黃曲霉毒素產生,從圖1可以看出黃曲霉毒素的檢出率為0。 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同樣會對奶牛生產危害巨大,嘔吐毒素會破環腸粘膜,影響養分的輸送;破壞了腸道的完整性,導致有毒物質進入血液。同時血漿氨基酸進入腸道,導致有毒的產氣莢膜梭菌的增殖和出血性腸綜合征;造成腹瀉等,危害奶牛健康,造成產奶量下降。而玉米赤霉烯酮會造成繁殖性能下降,不明原因的流產或早產,特別是大月齡(>5 個月),及青年母牛的乳腺腫大。與黃曲霉素不同的是,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田間就已經大量產生,雖然良好的倉儲管理可以有效防止這兩種毒素的進一步增加,但飼料在進入料庫前就已經含有了大量毒素。從圖 1 可以看出,此次普查的玉米青貯,嘔吐毒素為100%檢出,同時超過1000ppb的比例達到了 34%,玉米赤霉烯酮檢出率也高達72%,超過200ppb的比例達到了21%,可見,目前國內玉米青貯中的毒素壓力主要來自于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 2 霉菌毒素污染情況 從檢出率來看(圖2,圖3),玉米赤霉烯酮的陽性檢出率略有差異,天津河北地區和廣東地區的檢出率高于其他區域,同時天津、河北地區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高風險比例也大于其他區域;北京地區和寧夏陜西地區的玉米赤霉烯酮高風險比例較低,但嘔吐毒素高風險比例較高。 從數值來看(圖4,圖5),各地區嘔吐毒素的陽性平均值都在700-1000ppb左右,達到了中高風險,玉米赤霉烯酮的陽性平均值也在100-200ppb之間,達到了中高風險。內蒙部分地區青貯樣品的嘔吐毒素最高值達到了3358ppb。天津河北地區的玉米赤霉烯酮壓力最大,陽性平均值和最高值都高于其他區域。 3 結論 隨著我國奶牛養殖水平的提高,牧場制作和使用的玉米青貯中黃曲霉毒素污染大幅降低,但嘔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在玉米青貯中的污染情況不容樂觀,都達到了中等甚至高風險水平,這與2016奶牛飼料霉菌毒素普查結果相似,黃曲霉污染壓力較低,嘔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壓力較高,牧場應該從傳統的單一防控黃曲霉毒素變為多種霉菌毒素綜合防控,這樣才能保證奶牛健康及牧場利益最大化。 來源:百奧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