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來看,洪澇災害對生豬養殖行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1、洪災期間養殖戶由于擔心損失或者豬場進水導致的肥豬提前出欄和母豬提前淘汰,短期生豬拋售量增加,導致洪災后生豬供應出現短缺。2、豬場被淹導致生豬死亡,同時水災后由于豬舍環境條件變差導致疫情多發,從而對較長時間生豬出欄量產生影響。這兩方面因素會對生豬供給進而對生豬價格產生影響,我們通過研究1998年以及2010年洪災期間生豬出欄量以及價格走勢情況,對本輪洪災對生豬養殖行業可能造成的影響作出判斷。 1998年:災區出欄量略受影響,洪災后半段豬價反彈 1998年洪災對生豬行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災情前半段養殖戶集中拋售推動后期豬價反彈,具體來說:1、出欄量方面,當年全國生豬出欄量增長8%,但主要受災地區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幅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1個百分點,其中湖北生豬出欄量小幅下滑0.8%。2、價格方面,洪災前期養殖戶生豬拋售量增多,后期豬源減少,洪災后半段豬價反彈近10%。 災區生豬出欄量增長幅度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1998年時期長江流域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生豬存欄量的比重48%,份額較大,但洪災對于當年的生豬出欄量并未造成較大影響,全國整體生豬出欄量達到5.02億頭,同比仍增長8.03%。我們認為主要原因在于:1、當年洪澇災害對于生豬造成的死亡損傷有限,洪災后并未出現較大疫情;2、1998年正處于養殖戶補欄的上行周期中,能繁母豬存欄量在1995年大幅下降后進入補欄增長期,1998年末能繁母豬存欄3500萬頭,相對年初增長2.93%,兩方面因素疊加使得1998年生豬出欄量仍實現上漲。 從1998年洪災對于主要受災地區影響情況來看,洪災對受災地區生豬整體出欄情況造成一定負面影響。98年受災地區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僅為7%,較全國平均低了1個百分點,主要受災地區湖北生豬出欄量小幅下滑0.8%。 洪災后半段生豬價格反彈約10% 由于生豬出欄量的大幅增長,1998豬肉整體供大于求,生豬價格呈現下滑趨勢,豬價由1998年1月份的8.8元/公斤下滑到6月份的6.4元/公斤,然后于7-8月份反彈至7元/公斤并持續在年底,反彈幅度約10%。由于洪災主要在5-8月份發生,而豬價在洪災發生后半段有所反彈,我們判斷主要原因在于前期受洪災影響養殖戶提前出欄以及拋售較多,使得后期豬源減少,帶動豬價反彈。 2010年:疫情疊加拋售推動豬價7月份后上漲 2010年洪災對生豬行業的影響包括養殖戶集中拋售和災后疫情高發兩方面,具體來說:1、出欄量方面,2010年全國生豬出欄量增長3.3%,主要受災地區生豬出欄量增幅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2、2010年時期洪災后疫情較為嚴重,長江中下游、兩廣、東三省在4-9月間不同程度發生豬藍耳病疫情,其中7-8月份藍耳病發病率最高,造成2011年1-2月生豬出欄量下滑(7-8月份產仔對應11年1-2月份生豬出欄)以及能繁母豬存欄下降;3、疫情疊加拋售造成災后生豬供給短缺,豬價7月份后上漲近20%。 災區生豬出欄量增幅與全國平均水平持平 2010年長江流域生豬出欄量占全國生豬出欄量的比重為44%,仍占據較大份額,但洪災對于當年的生豬出欄量并未造成較大影響。全國整體生豬出欄量達到6.67億頭,同比增長3.3%。主要原因在于此次洪災影響范圍及力度較小,同時2009年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910萬頭,仍然處于較高位置,從而保證2010年整體生豬出欄量仍保持增長。 從2010年洪災對于主要受災地區影響情況來看,洪災對于受災地區整體生豬出欄情況未造成太大影響。2010年受災地區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3.3%,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持平,主要受災地區湖北生豬出欄量同比增長2.4%,低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 洪災后7-8月份豬藍耳病多發 2010年時期洪災后疫情較為嚴重,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四川、江蘇、東三省在4-9月間不同程度發生豬藍耳病疫情,其中7-8月份藍耳病發病率最高。藍耳病主要發作于母豬,癥狀主要體現為流產率高(達50%-70%),以及新生仔豬存活率低下,整體生殖性能下降。具體來說:1、2010年7-8月豬藍耳高發雖然不會對當年生豬出欄量產生較大影響,但會造成2011年生豬出欄量下滑(7-8月份產仔對應11年1-2月份生豬出欄);2、長期來看疫情不僅導致能繁母豬生產性能嚴重下滑,同時造成能繁母豬的提前淘汰量增多,2010年末能繁母豬存欄4750萬頭,同比減少3.26%,造成生豬供應減少,這是推動2010年下半年-2011年上半年豬價持續上漲的主要原因。 疫情疊加拋售豬價7月份后上漲近20% 2010年時期豬價處于震蕩態勢,從1月份開始豬價從13.8元/公斤左右開始下跌到4月份,低點達9.5元/公斤,并保持平穩維持到7月份后豬價開始反彈,一個月內上漲20%。我們認為,洪災后生豬疫情的多發對于7月份后豬價的上行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同時同98年時期一樣,洪災短期改變養殖戶出欄節奏使得后期生豬供應緊缺,導致豬價上漲。 剔除季節性因素影響洪災對豬價上漲仍有推動作用 由于季節性原因7-8月份豬價均出現上漲(判斷主要原因在于由于9-10月份節日需求以及學校開學進入消費旺季,屠宰場通常于7-8月份開始補充庫存),我們對比研究非洪災年份豬價上漲情況以及洪災年份豬價上漲情況,我們發現剔除季節性因素影響,洪災對于7-8月份豬價上漲仍有推動作用。非洪災年份7-8月份豬價平均上漲幅度為6.5%,而洪災年份平均漲幅達17.5%,及時不考慮10年時期疫病對于豬價影響,98年洪災豬價7-8月份漲幅仍達12.7%,高出非洪災年份近1倍水平。 洪災造成拋售增多,預計豬價7-8月上漲 洪災造成損失情況較少,災區生豬拋售現象明顯 根據我們對于此次受災區的草根調研,此次洪災對于養殖戶整體造成損失量較少,主要為受災后養殖戶出現拋售情況。調研湖北漢川和應城地區大部分豬場僅豬舍進水,但未有豬死亡。但是暴雨造成生豬拋售現象明顯,漢川之前壓欄到280斤以上的大豬基本已全部出售,調研的應城豬場200斤以上的豬已拋售完畢。根據生豬預警中心監測數據,目前中大豬存欄占比已開始逐步下行,從3月份高點27.3%下降到近期19.3%。 預計豬價7-8月份將再次上漲 我們認為6月豬價下跌主要原因為大豬存欄較多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豬供給,暴雨造成的拋售進一步拉低豬價,隨著近期大豬出欄完畢,生豬供給會大幅減少。同時,根據我們草根調研,今年冬季由于寒潮原因,生豬疫情為三年來最嚴重,且疫情發生范圍廣(從東北持續到長江中下游),整體平均死亡率高達20%-30%,對應7-8月份生豬供應的減少。綜合上述兩方面原因,我們認為7-8月份生豬將再次呈現緊張態勢,豬價將進入新一輪上漲。 能繁母豬存欄或持續低位徘徊,豬價高點及高位時間或超出預期 6月份能繁母豬存欄環比持平,低于預期,主要原因在于暴雨疊加環保因素導致能繁母豬淘汰量超出預期,預計后期仍將持續低位徘徊甚至低于預期。主要基于:1、環保政策趨嚴,大量豬場面臨強制拆風險。浙江約有50%的豬場面臨拆除風險,在今年9月份前,浙閩兩省的豬場拆除會持續推進,中部地區豬場拆除行動也正逐步啟動。2、本輪周期中養殖戶補欄情緒謹慎,多以恢復產能性補欄為主,尚未出現大規模擴產情況。 豬價高點及高位時間或超出預期。根據生產周期來看,能繁母豬存欄變化決定的是10-12個月之后的生豬供給,因此對應12個月后的生豬的供需最為緊缺,從而豬價出現高點。從10-11年生豬價格上漲周期來看,母豬存欄在2010年8月出現底部(4580萬頭),而生豬價格的高點出現在2011年9月。而此次6月份母豬存欄仍未真正企穩回升,因此豬價或持續上漲至明年2季度。 來源:長江證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