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畜牧飼料企業競爭力提升研討會全體參會嘉賓合影留念 5月6日-8日,天富萊溢佳“第十一屆畜牧飼料企業競爭力提升研討會”在北京溫泉龍脈酒店隆重舉行,恰逢溢多利公司成立25周年,溢佳創新公司成立10周年之際,近千名畜牧工作者和畜牧行業內20余家行業內媒體齊聚小湯山,參加屬于我們畜牧人的民間盛會。 本次會議以“創業創新,從心出發”為主題,邀請了行業內多名專家和企業家,圍繞飼料原料與添加劑、飼料與營養、養殖與食品安全、企業管理與培訓等話題展開多場專題報告及討論,行業內大咖帶領畜牧人士共享盛舉,共話畜牧飼料企業的發展與未來。 當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時候,當養殖業倒逼飼料企業變革,當食品工業主導養殖業發展的時候,畜牧飼料企業面臨全新的挑戰。我們如何在新的環境下堅定信念,適應變化,重新出發?我們需要改變,需要抱團取暖,需要構建新的商業模式,打造適應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天富萊溢佳董事長陳宏先生主持會議 本次會議由北京天富萊溢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宏先生主持,會議由主題報告和圓桌論壇兩種形式組成。主題報告精彩紛呈,各位專家和企業家暢所欲言,盡情與大家分享飼料實用技術、行業關注熱點、養殖與食品安全以及企業管理與創新的見解。 部分演講嘉賓報告現場 部分演講嘉賓報告現場 原料與添加劑方面 微生物發酵工程師香紅星先生,給大家分享了飼料原料的發酵策略以及豆粕品質的控制技術,報告包括飼料原料發酵的微生物常見菌群,飼料原料發酵的依據,發酵生物安全性分析,發酵豆粕的工藝和品質控制等方面;四川愛麗美公司副總經理葉玉龍先生認為,解決豬只的腹瀉問題,酸化劑是一把雙刃劍,這一點常常被配方師所忽略,在采用諸多思路仍然不能很好解決腹瀉問題時,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酸化劑成分和劑量問題;豐尊百奧創始人仇學軍博士指出,奶牛的細微營養應該從粗飼料抓起;南京農業大學的王恬教授、許氏潤牧公司的首席技術官徐宗運教授不約而同的帶來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應用技術,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植物精油、植物甾醇、姜黃素、低聚木糖等天然植物提取物在畜牧生產中的積極作用,兩位教授都認為植物源活性物質的應用與研究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可以通過提高免疫力、治療疾病、提高飼料利用率、提高繁殖率和改善畜產品品質等方面提高養殖效益;慧通數據高級分析師方世俊老師,預測2016年中國養殖及飼料、原料市場行情分析,方老師給大家分析了2015年飼料原料和各類畜產品的行情變化及原因,認為去年是整個行業產能過剩,去產能的調整過程,經過詳盡的數據分析后,方老師表示生豬養殖戶盈利局面可以持續到2017年第三個季度。 飼料與營養方面 廣州三行生物董事長劉平祥先生,帶了一個十分新穎的觀點,他認為,紅細胞是血液中數量最多的一種白細胞,同時也是脊椎動物體內通過血液輸送氧氣的最主要媒介同時還具有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紅細胞具有免疫粘附的功能,可以輔助白細胞增強其本身的功能。豬貧血對養豬造成了很大影響,必須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已經了解貧血原因的基礎上不僅要預防,也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也就是要提高豬的造血能力。匯智邦營養科技首席技術官趙昕紅博士,與大家探討如何以養殖需求導向談豬料的研發與推廣。她認為,豬料的研發與推廣必須圍繞客戶增效與需求,研發工作在定位的時候,必須明確為誰而做,事先擬定打算解決何種問題。然后對立項的背景作出分析,確立突破點、創新點、技術路徑與試驗方案,最后對結果進行分析與持續改進;溧陽市元創智能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甘文波,談到如何開啟飼料機械智能化和定制化的新時代;溢多利公司的解祥學博士認為,養殖的關鍵還是應該回歸消化吸收的本源,首先,通過常規方法、添加外源酶和微生態類提高纖維利用率;其次,通過關注氨基酸,加保護性外源酶提高淀粉利用率;再次,通過優化配方,添加微生物、保護性外源酶,保護性必需氨基酸、信號因子等提高蛋白質的利用率;歐亞新能的CEO邱榕生博士,根據自己多年的積累和經驗,分享了提高肉雞生產性能的關鍵技術,以及現代肉雞養殖的一些問題及思考;無抗問題關注程度日益高漲,天富萊溢佳技術服務總監劉鵬甲先生,從一個國家級執業獸醫師的角度,與大家分享對后抗生素時代的認知以及天然植物提取物的應用優勢。行業發展30年,肉蛋奶的關注點由“量”到“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雖然抗生素功不可沒,但是“后抗生素”時代已經悄然到來。劉先生首先為大家梳理了傳統中草藥和植物精油的優缺點,著重講解了抗生素替代品,植物提取物的相關研究與應用。 企業管理與培訓 本次會議還請來了專業的營銷專家、行業內的企業家為大家指點企業運作過程中所面臨的管理問題、營銷問題、企業決策問題等。820現代營銷軍校校長王建先生,提高目前他們所服務的畜牧飼料企業逐年增多,尤其是近兩年來有爆發式的增長,這次他為大家帶來畜牧飼料行業移動復合銷售模式創新的專題報告;北京郵電大學的王立新教授,用滿腔的熱情從互聯網+的角度談供給側改革帶給農牧企業的機遇與挑戰。王教授認為農牧行業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信息不對稱,而解決的辦法就是要通過“互聯網+”這樣的信息技術來實現信息對稱,而“互聯網+養殖業”最重要的是繞開中間渠道,掌握消費者。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切行業最終都是對大數據的運營,都是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匹配;臺灣正源公司總經理陳建成,為大家講解新常態、新策略下的養殖場和飼料廠的破局之道,陳先生用生動的語言,貼切的比喻,實際生產中的例子為大家講解該如何養豬,他認為母豬需要制定系統的解決方案,才能健康、高效的養殖;北京盛維弘波管理顧問有限公司創始人姜波,將內蒙正大作為行業標桿案例,分享探尋飼料創新風口問題;農科院飼料所郭小澤博士,帶來水產飼料企業創新與服務的主題報告,詳細分析了水產飼料的行業現狀,指出飼料行業高速發展時代宣告結束,進入增速緩慢甚至負增長的“新常態”階段,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食品安全要求嚴格;土地資源制約;環保問題突出;禾豐集團副總裁高全利先生,為大家帶來了“自在自然、和而不同”的主題演講;最后,作為本次會議的主辦者,天富萊溢佳董事長陳宏為大家帶來整個大會的最后一個報告,陳總總結了飼料企業產量增速減緩、企業不斷減少、農牧行業結構調整、新模式新技術不斷涌現、企業面臨創新與升級的新常態,指出飼料產能過剩問題的根源是沒有核心競爭力,解決辦法有三點:聚焦、創新與轉型。[!--empirenews.page--] 本次會議最為精彩和吸引眼球的莫過于三個互動論壇,行業專家暢所欲言,與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臺上妙語連珠,臺下掌聲熱烈,含金量如此之高的圓桌論壇,堪稱本次大會的最大亮點。 論壇一、區域產業鏈企業如何打造健康安全的肉蛋奶品牌 主持人:麥頓彼岸管理咨詢公司總經理滑建強 參與者:河南駐馬店農業學校王愛勇教授;浙江春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九號牧場)董事長趙春根;九鼎新湘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孫民寬;四川達州天王公司總經理張春雷;華都峪口禽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周寶貴;華英集團王祖新。 王愛勇:飼料必須滿足兩點:第一,滿足動物的營養需求;第二,無毒無害無副作用。我們應該在這兩個前提下生產合格的產品,任何有問題的東西都不能算作是飼料。如果不安全,風味更是無從談起,比如現在大家所追捧的土雞蛋、黑豬肉等高檔畜牧產品,首先應該保證的是安全,其次才有資格去談風味。 趙春根:作為小公司,活下去需要三點:一,高度重視環保問題;二,提高養殖端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小型企業要抱團求生存;三,消費者的承認。在競爭中能活下來的,永遠不是最強壯的物種,而是能對變化做出最快反應的物種! 孫民寬:轉換思維模式很重要,安全豬肉無法在大區域內實現,那就在小區域內努力。將目標定位在縣級城市,實現本地養豬、本地賣掉、本地殺豬、本地賣肉,所有過程都在本縣區域內實現,從而可以控制養殖屠宰過程中的抗生素添加問題、豬肉注水問題、生豬屠宰前喂料等等問題。 張春雷:飼料的安全尤其重要,要想把豬養好,環保問題應該放在首位。養豬應該在每個環節都做到精細化管理,國外可以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做到。企業家的思維決定著企業的發展方向,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達州地區的地方優勢,先在當地把事情做好,再考慮走出去。 周寶貴:養殖的終極目標是回歸到養殖的本質,養殖無非是需要健康的飼料、飲水、環境。我們現在養殖需要做的就是做減法,減少投藥、減少免疫、減少消毒劑的使用等等。而且無抗養殖成本一定是低的,雞都健健康康,不需投喂藥物,成本自然而然就低了。 王祖新:應該高度重視飼料原料的安全問題,先把一只鴨做好,企業才能做好。 論壇二、中國的養殖場如何提高生產效益 主持人:天富萊溢佳董事長陳宏 參與者:中國農科院北京市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顧憲紅博士;北京天富萊溢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服務總監劉鵬甲;河南駐馬店農業學校王愛勇教授;北京和諧陽光公司總裁譚紹江;原正大集團技術副總裁邱榕生博士 顧憲紅:動物是生命體也是有感知的,維持生命需求,維持健康需求,維持舒服需求。我們與西方的差異:我們在動物福利的滿足程度不如人家,我們就是沒給到他們想要的。沒滿足他們的需求,所以也發現豬是難養的。獲得更好的肉蛋奶,實際上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劉鵬甲:中國的養殖戶現在最怕的是病,其實病從口入。實際養殖生產中存在很多不符合豬的生物學特性的地方,這是人的觀念與管理的問題。我們要從原來的以人為主變成以動物為主,要讓動物享受,我們受苦。 王愛勇:我們有者世界最優秀的豬的基因,現在設備水平提高了,管理水平也不低。但是還存在用藥量等問題,這與我們整個行業的認知與道德水準有關系。我們應該向豬學習,動物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中國最高水平的養豬人,是農村的老太太。靠的是精心呵護和管理,應該回歸到養豬的原點。 譚紹江:豬場的核心訴求就是利潤。既然是養豬,養殖場的利益就離不開大的環境。農業是有生命的東西,要琢磨動物,為動物提供其所需要的基本環境。如果行業要持續發展,中國養殖業要從生產主體變成經濟主體。 邱榕生:動物產出=營養+環境+遺傳,是動物營養的真理與概念。獲得最大的產出,要兼顧到養殖戶的利益,做一個產業鏈去對待這個事情。首先要解決管理上的問題,進行精細化的管理,盡量減少應激,減少用藥情況,食品安全是根本點。 論壇三、飼料企業如何應對“無抗時代”的到來 主持人:禾豐集團副總裁、技術總監邵彩梅博士 參與者:天津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所長王文杰研究員;中國農科院北京市畜牧獸醫研究所養豬研究室主任王立賢研究員;天津瑞孚集團董事長王洪燕;匯智邦營養科技首席技術官趙昕紅;CPICP創始人姜樹林博士;禾豐集團豬料技術研發總監岳隆耀博士 王文杰:我國應該逐步發展一些抗生素替代技術,也需要一個過程,要向歐洲國家學習經驗,建議提高養殖過程中的人才素質。飼料廠的工作應該就是做飼料,不應該干獸醫的活兒。 王立賢:飼料中本來就不應該添加抗生素,我國豬場的生產力水平低下,有極大的可能是不適當使用抗生素和過度免疫摧毀了豬的免疫系統。行業應該轉變觀念,將在用在抗生素上的費用,用來改善豬場的環境,形成良性循環。 王洪燕:飼料無抗,實際上飼料企業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呼吁行業內權威人士帶領養殖企業轉變以往觀念,不能單純將吃了不會腹瀉作為檢驗飼料好壞的標準。飼料企業想一心只做飼料,但是現實情況還不允許。[!--empirenews.page--] 趙昕紅:在目前禁抗的大環境下,飼料企業現在能夠做的是打造一個強勢的服務團隊。不同意將禁抗一刀切,特別是對小型養殖企業來說是做不到的。 姜樹林:“無抗”實際上應該說是終端豬肉中不含抗生素,應該稱為豬肉無抗。贊成飼料中不添加抗生素,而且國家必須出手進行干預。無抗問題,大中小飼料企業應該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岳隆耀:同意商業飼料中無抗生素,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實現。養殖過程中的抗生素添加,中國的情況比美國更加復雜,我們應該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生產出“無抗豬肉”,這也是消費者的需求和呼聲。 5月7日晚上,在龍脈溫泉酒店的千人宴會大廳舉行了溢多利公司成立二十五周年答謝晚宴暨溢佳創新公司成立十周年聯歡晚會,參會者奉獻了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文藝演出中還特別邀請了溢佳愛心基金形象大使、中國東方歌舞團優秀歌唱家魏梅到場參加表演。當晚,北京市飼料工業協會會長汪秀艷等領導與專家蒞臨指導,祝賀本次大會成功舉辦。 飼料工業協會會長汪秀艷、溢多利常務副總裁周振鋒等出席晚宴現場 溢佳愛心基金形象大使、中國東方歌舞團優秀歌唱家魏梅 晚宴現場 本次大會已經是連續舉辦十一年,行業內能堅持這么久主持公益的會議不多,而且規模一屆勝過一屆,所以感謝天富萊溢佳,感謝陳宏先生,可以讓我們行業能夠有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的機會。本次大會現場專家的發言精彩紛呈,犀利的觀點不時引發現場陣陣喝彩,參會者普遍認為,參加此次論壇的專家水平高,報告以及互動活動精彩紛呈,無論是平時養殖中的遇到的難題,還是經營企業所面臨的困境,都從此次論壇中獲得了啟發,而且對行業的發展趨勢有了更加清晰 來源:中國飼料行業信息網 ![]() |
版權說明: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