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品“禁鮮令”從2007年元旦開始執行,這表示今后乳品企業不得再利用“鮮”字來誤導消費者。記者昨日走訪西安市部分超市、商場以及牛奶批發店,發現“鮮牛奶”已經難覓蹤跡。然而面對“禁鮮令”,不少市民仍表示不知情和疑惑,專業人士則認為,“禁鮮”不如盡快確定“鮮奶標準”。 在雁塔西路一家超市購買牛奶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她沒聽說過“禁鮮令”這回事,喝慣了的“鮮牛奶”消失了,又出現諸多新名目的牛奶,今后不知該如何選擇。某超市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以前的銷售情況來看,帶“鮮”字的牛奶要比不帶“鮮”字的牛奶賣得好。 據了解,“禁鮮令”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市場存在大量復原乳。“禁鮮令”的初衷是將以原料奶和奶粉為原料的乳制品區分開。 對此,有關專業人士表示,如今“禁鮮令”雖出,很多企業去“鮮”卻只是換湯不換藥,很多牛奶產品包裝去“鮮”改“純”后,上面所標注的配料表毫無變化。要想整頓競爭混亂的乳品市場,不如盡快制定鮮奶標準,讓消費者更明白地消費。 (實習記者 姬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