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們往往希望通過斷奶前的補飼和補充飲水來改善后期的采食量和體增重。但對于21日齡或更早斷奶、斷奶前又幾乎沒有采食飼料經驗的仔豬,則缺乏令人信服的證據。
仔豬斷奶前采食的固體飼料越多,斷奶后頭兩周增重越大(Appleby等,1991)。然而采食教槽料較多的豬往往是那些出生重較大的豬,因此斷奶后兩周的這種表觀現象也許只能反映這些豬發育成熟較快。Appelby等(1992)根據個體補飼((creep feeding)行為特性對仔豬進行分類(表6. 4 )。他們發現出生重與補飼行為成負相關,教槽料采食量的增加并沒有明顯提高斷奶后的生長速度。到42日齡時,根據補飼行為特性分類后各豬群的生長性能沒有顯著差異。
表 6.4 基于采食量分類的仔豬的體重和生長性能(根據豬在料槽所花的時間為基礎判斷采食量,Appelby等,1992)
體重(g) |
采食教槽料的量 |
極少 |
很少 |
一般 |
較多 |
出生重 |
1 572 |
1 509 |
1 471 |
1 208 |
42 日齡重 |
10 939 |
11 308 |
10 774 |
10 601 |
日增重(g/d) |
|
|
|
|
0-21日齡 |
218 |
198 |
170 |
177 |
21-28日齡 |
240 |
267 |
244 |
254 |
28-42日齡 |
224 |
271 |
284 |
257 |
有數據表明,對于28日齡或更晚斷奶的仔豬,早期補飼能產生比較明顯的有益效果。Pajor等(1991)發現,斷奶前平均采食最高的窩仔豬,斷奶后的增重也最多。但在窩內各仔豬個體之間未發現有相似的關聯性。1427日齡采食教槽料高于100 g的那些仔豬,斷奶后采食量也相對較高(Delumeau和Meunier-Salaun,1996)o Fricad等(1966)發現,同窩仔豬內采食教槽料多的是那些。}21日齡增重較少的仔豬。他們同時發現,在導致斷奶后增重差異的諸多因素中,斷奶前飼料采食量只占4%。
在另外的一個試驗中,斷奶前或者補飼發酵液體飼料,或者補飼干顆粒飼料,27日齡斷奶時,研究者根據體重大小將仔豬分為低斷奶體重組(5. 5-V 7. 5 kg)和高斷奶體重組(7.59. 5 kg),斷奶后都飼喂液體發酵飼料3周,從斷奶后2周起部分豬同時提供顆粒飼料。結果發現,兩組豬的生長速率沒有顯著差異,斷奶前采食液體發酵飼料仔豬的生長速度有提高的趨勢(表6. 5 > Brookes和VanZuylen,1998)
表 6.5 不同斷奶體重和飼喂不同類型飼料對仔豬斷奶后生長性能的影響( Brook和VanZuylen,l998)
生長性能 |
斷奶體重(kg) |
斷奶前飼喂飼料類型 |
5.5-7.5 |
7.5-9.5 |
液體發酵飼料 |
固體顆粒飼料 |
干物質采食量(g/d) |
427 |
402 |
422 |
406 |
日增重(g) |
372 |
353 |
373 |
351 |
飼料轉化率 |
1.15 |
1.13 |
1.14 |
1.14 |
當以周為單位計算生長速度時,發現斷奶后第1周,上述試驗中兩個不同斷奶體重組豬的生長速度差異顯著(表6.6)。低斷奶體重組仔豬的增重相當于高斷奶體重組仔豬的2倍。但低斷奶體重組的仔豬雖然斷奶后有較快的生長速度,但是斷奶3周后也難以追上高斷奶體重組仔豬的體重。
表 6.6 斷奶前分別飼喂液體發醉飼料和固體穎粒飼料的不同斷奶體重豬斷奶后的生長性能(留d)(Brookes和Van Zuylen,1998)
斷奶后時間 |
斷奶體重(kg) |
斷奶前飼喂飼料類型 |
SE |
5.5-7.5 |
7.5-9.5 |
液體發酵飼料 |
固體顆粒飼料 |
斷奶后第1周 |
204 |
97 |
156 |
144 |
37 |
斷奶后第2周 |
333 |
411 |
378 |
366 |
41 |
斷奶后第3周 |
577 |
552 |
585 |
544 |
37 |
斷奶后第4周 |
427 |
402 |
422 |
406 |
82 |
a:上標字母相同者表示差異顯著p<0. O5,
實際生產中,生產者試圖通過斷奶前后飼喂相同的飼料來促進斷奶后的采食量。然而,如果對于那些斷奶前幾乎不采食飼料的仔豬,這種努力就失去了意義。Camphel1C1976)嘗試另外一種不同的方式,在母豬料中添加某種香味劑使母豬奶里也含有這種物質,仔豬在30日齡斷奶,然后在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同樣的香味劑。其目的試圖通過氣味來促進斷奶后仔豬的采食量。結果發現,在母豬和斷奶仔豬日糧中添加相同的香味劑能顯著增加采食量和提高日增重。雖然在嬰兒上有過相似的試驗報道(Mennella和Beauchamp,1991,1993 ; Mennella等,2001),但在上還未進行重復性的試驗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