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最近報告多例人感染H7N9個案,這個在去年春天喧鬧一時的病毒又再密集進入人們視野。昨天,廣東省禽流感防控專家組專家畢英佐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最近的H7N9個案與季節性因素和抽檢力度加大等有關。他強調,禽流感只要不會人傳人,就可防可控不可怕。 記者葉卡斯 (署名除外) 原因:多發存在季節性因素 最近,廣東又陸續發現了幾例人感染H7N9的病例,到市場買菜的市民有些“聞雞色變”的意思。 廣東省禽流感防控專家組專家、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畢英佐對記者說,廣東最近出現人感染H7N9個案,可能有以下幾個因素。首先,冬春季節是流感易發季節,所有的病毒都耐冷不耐熱,夏天存活不了多久,而在冬春則較易傳播。此前華東出現H7N9是在春季,最近廣東則是在冬季,這里邊有明顯的季節性因素。 同時,廣東對H7N9防控抽檢力度大為加強,無論是次數還是品種、范圍都在增大,在這種情況下,“檢出H7N9是很正常的事情。”畢英佐說,廣東是國內養禽業第二大省,而且是消費的第一大省,“全國各地的雞都往廣東運,防控難度要大于其他省份。” 華東和廣東出現H7N9的影子,分別是春季和冬季,和候鳥遷移的時間段大致吻合。候鳥的運動就是病毒傳播途徑?畢英佐認為,這其實只是時間上的巧合,“這是一種猜測,現在物流發達,病毒傳播已經沒有區域性界限了。”他認為,候鳥可能是病毒的傳播者,但病毒最初從哪里來,仍屬未知。 研究:無證據表明禽類直傳人 作為從事禽流感研究20多年的專業人士,畢英佐一直在呼吁給H7N9“正名”。他介紹,世界衛生組織對病毒的命名有固定法則,其中只有人發病而動物不發病的,不冠以動物名。而從目前的情況看,H7N9在家禽身上只是帶毒,并沒有任何的癥狀與病變,“不要一從人檢測到病毒就叫禽流感,讓家禽做了冤大頭。” 畢英佐介紹,H7N9亞型流感病毒首先在人群中出現,并引起人的感染和死亡,H7N9未引起禽類疫病的發生,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及全國各級獸醫實驗室檢測了超百萬份樣品,從未從家禽養殖場中分離到病毒,而只從活禽交易市場檢測到H7N9流感病毒。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禽類將H7N9病毒直接傳染給人類。 他強調,個別人感染禽流感病毒只是個案,只要不會人傳人,就可防可控不可怕。 農業廳:加強禽類H7N9防控 本報訊 (記者葉卡斯 通訊員粵農信)近期廣東先后在兩個市場環境樣本中檢出陽性標本,省農業廳下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防止流通環節傳播疫情。截至5日,全省累計監測H7N9流感樣品117398份,其中血清學樣品45715份,結果均為陰性;病原學樣品71683份,未在養殖場檢測出陽性樣品。 1 2 下一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