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我國乳豬的生存環境 乳豬在母豬體內,由于母豬體溫的恒定,溫度始終保持在38.5℃左右,出生后,環境溫度迅速降低和增加波動,在我國的飼養條件下,基本上在15-25℃之間,波動范圍在±8-12℃,這樣的環境條件,要求乳豬每天消耗大量的能量來對抗環境。由于我國的產房條件,濕度基本上在70%以上,采用漏縫地板—基本上是鐵的材料,會導致乳豬體熱散失很快。遺傳上,出生到30日齡,乳豬有大約500克/日的平均日增重,生產中很少有突破200克/日的成績,限制的主要因素也是能量攝入量。 二、乳豬的生存環境下的能量代謝狀況 乳豬為了對抗環境的壓力,首先把攝入到的任何有機營養物質轉化為能量,計算28日齡內,每頭乳豬獲得的母乳數量是18公斤,折成干物質3.6公斤,含有消化能14.4千卡。而乳豬用于體沉積的能量是4公斤×25%×3000卡=3千卡,只有20%的效率,而育肥期豬的能量沉積效率接近40%,我們知道,乳豬階段,生長潛力遠遠比后期大,或者說,能量沉積效率本來遠遠比中后期高,但是為了對抗環境的壓力,很多能量被消耗了。從經濟上計算,改善環境,飼養的收益要高很多。但是限于目前飼養戶的知識結構水平和投資能力。我們在設計乳豬飼料的時候,提供更多的可消化能量,必然會很大的改善飼養效果,這時候,表現出來的飼養效果的改善,會極大地樹立飼料企業的品牌。在目前飼養環境下,尤其北方,乳豬料的設計以高消化能為主,或者把有限的成本向消化能傾斜,會得到良好的市場反饋。 三、乳豬能量采食的狀態 在一定范圍內能量缺乏的時候,乳豬第一反應是增加采食量,但是這個范圍很小,一旦超過范圍,乳豬就會表現活力減少、采食不積極,通過減少體內能量沉積,也就是減少日增重來挪用出來更多的能量維持生命。 改善母豬的飼料和飼養管理,因此通過乳汁向乳豬提供更多的能量,是目前容易做到的一個方案,但是我國目前采用這個方案的飼養戶并不多,這就意味著飼料廠的服務還有很多空間。但母乳的分泌總量有限,遠遠達不到目前我國乳豬的能量需求,因此早期補飼就很關鍵了,早期補飼的目的,目前的飼養背景下,以能量為主,如果補充足夠的能量,從而把母乳的有效蛋白質用于沉積體組織,乳豬就會有明顯的斷奶窩重改善。但是乳豬在哺乳期采食量有限,如果去除飼料飼喂方法的影響,乳豬的采食量=0.13×體重×(1-飼料消化率),因此獲得大采食量是飼料設計時第一考慮的因素。 實踐中,我們設計乳豬教槽料的時候,由于找不到高效化率和低成本的飼料原料,往往導致補飼的飼料在乳豬的消化道內停留時間過長,這個現象,除了引起乳豬消化道機能障礙之外,一個主要的問題,是減低了乳豬通過飼料攝取的總能量,也就是總采食量。在保證總采食量的條件下,乳豬飼料的消化能設計得越高,表現乳豬的生長性能越好——相對于乳豬的生長潛力,目前幾乎所有的飼料產品,都無法達到最好的效果的。 四、母乳的能量含量 母乳中以干基計算,含有乳脂8%以上,含有蛋白質25%左右(后期逐漸減少),含有乳糖60%多,換算出來母乳的干基消化能含量,達到了3800千卡/公斤。這給我們一個啟示:自然界的進化中,母豬為了后代的存活,向乳豬提供了她盡可能多的能量。母乳中的能量表現形式,以乳糖和乳脂為主,都是乳豬利用率很高的原料的。 五、生產中乳豬飼料的能量含量狀況 而我們生產中的乳豬飼料,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品牌可以達到如此高的消化能含量。困難是我們找不到比較低價而高消化率的原料。現實中,使用20%以上的乳清粉,就面臨著產品工藝上的困難(主要表現為制粒困難)。而膨化玉米、和其他的淀粉提供能量的效率,要比乳糖低很多。另外,我們幾乎不敢大量使用油脂,主要是受限于乳豬消化道對脂肪的利用能力有限。上述各種因素綜合起來,一般的我們現實中的乳豬飼料,消化能在3300-3400千卡/公斤之間。加上蛋白原料消化利用率不夠,乳豬在每日獲得的總消化能,遠遠達不到充分發揮它們生長潛力的程度。因此,如果早期斷奶,單純依靠乳豬飼料,乳豬短期內生長會受到嚴重抑制。 六、可能的解決方案 飼料單位能量提高:飼料中,嘗試提高油脂的含量。為了達到這一目標,要突破脂肪的利用難關,采用低脂肪酸鏈的脂肪如椰子油+魚油+花生油(或者豆油),復合配置。另外,對脂肪采用乳化技術,推薦天然的乳化劑—膽汁酸,用于乳豬飼料。除了脂肪含量外,采用高消化率,高蛋白含量的原料,以節約有限的配方空間,從而更多的設計葡萄糖或者乳糖之類的能量飼料原料。因為奶粉的蛋白質含量有限,因此它是最好消化率的蛋白質原料,但并不是最好的乳豬料原料。 改進乳豬料生產工藝,高能量含量、高消化率的原料,在料槽中很容易發生腐敗,粉料不是最可以選擇的方案,但是這些原料制粒困難,使用傳統的飼料生產工藝,已經達不到乳豬飼料的制作要求了。工藝的改革,勢在必行。 增加采食量:乳豬飼料的采食量,與飼料的適口性相關很大,我們要以乳豬的嗜好設計飼料,使用特殊的香味劑、甜味劑,由于高蛋白質含量,乳豬料的食鹽含量要設計得很高,才有助于適口性的改善。 除了飼料的設計外,飼喂方法也要改善,摒棄傳統的一日三餐的習慣,改為每日12餐以上,但是又不是自由采食。由于乳豬在哺乳的時候,是受到母豬的召喚信號,才去吃奶的,斷奶后,或者哺乳期的補料,一定要給乳豬一個強刺激才有效,有效的方式就是不斷的飼喂,而不是自由采食。自由采食的乳豬,在哺乳期基本不會采食飼料。除非后期乳豬饑餓了,才會去吃飼料。 影響采食量的另外因素:飼料消化率。乳豬采食飼料后,飼料的消化率會極大的影響飼料的采食量,如果飼料消化率低,隨后乳豬就會拉長再次采食時間和第二次的采食量,并且帶來消化道的障礙。因此,乳豬料的設計,最大的困難,是去尋找高營養濃度、高消化率的飼料原料,尤其是蛋白質原料。因為只有蛋白質原料,才有更多的改善余地。由此演繹出來乳豬飼料設計的3大原則:采食量、消化率、高能量。遵循這樣的原則,就可以生產出來優質的乳豬飼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