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面對產業成本上升、畜產品價格下行和H7N9型禽流感等諸多不利因素的影響,努力圍繞畜牧產業集群建設促發展、龍頭企業抓提升、標準化養殖出效益,實現了畜牧業穩定、持續、健康發展。截至目前,全年生豬存出欄分別為430萬頭和440萬頭,同比分別增長5.6%和6%;家禽存出欄分別為3900萬只和3500萬只,同比分別增長4.4%和11%;肉牛存出欄分別為79.6萬頭和45.8萬頭,同比分別增長2.4%和6.2%;肉羊存出欄量分別為290萬只和257萬只,同比分別增長7.4%和7.2%。預計全年肉類、禽蛋和奶類總產分別為44.9萬噸、32.5萬噸和30.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7%、5.1%和0.8%。市畜牧局局長王國立說:“這表明我市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不斷增強,為國家菜籃子工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通過大招商突出區域特色,促進產業集聚。我市按照“突出區域特色,發揮比較優勢,促進產業集聚,提高競爭能力”的原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區位優勢、交通優勢、產業優勢,結合養殖傳統和基礎,確立主導品種區域重點。依托龍頭企業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帶動發展一批規模養殖場和專業大戶,著力建設規模較大、效益較高、管理先進、質量優良的產業基地。雛鷹集團投資2.5億元,年產3萬噸熟食的熟食加工二期工程已開始投資建設,2014年9月將建設完工;總投資4億元的禾豐鴨產業鏈項目達成意向,包括鴨孵化場、肉鴨屠宰場、飼料加工廠已經動工,2015年將建設完成;投資3億元的美國嘉吉集團的飼料生產項目,預計年底達成意向;河南牧原在杞縣、通許縣建設總投資52億元的年出欄400萬頭生豬產業化項目順利推進。 優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以來,我市養殖業產業升級和產業布局調整速度加快,生豬、蛋雞、肉雞、奶牛等中小養殖戶加快退出,規模養殖快速擴大。隨著中原皓月、尉氏雛鷹、杞縣大用、開封禾豐、南京雨潤等一大批龍頭企業陸續在開封投產并不斷擴大生產布局,我市畜牧業初步實現了由種畜禽生產、飼料獸藥加工、飼養管理、活畜禽交易、屠宰加工、熟食成產等全鏈條產業化生產,畜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畜產品提供能力不斷提升。目前,我市已形成開封肉牛,開封縣、杞縣肉雞以及尉氏縣蛋鴨等7大產業集群。 重視科技創新,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我市非常重視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通過在科研項目上給予支持,促進龍頭企業與省內及全國科研院所進行聯合,設立研發中心,進行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強化全程監控,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近年來,我市按照“全程監管、重點監控、及時處置”的原則,健全市、縣兩級動物衛生監管機構,加大對畜產品生產流通全過程質量監管力度,確保畜禽產品質量安全。同時,認真落實責任制、承諾制、備案制、追溯制和風險分級管理制等監管制度,構建監管長效機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