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素的作用機理與效果 作用機理:抗菌素活性作用所必需具備的性質:能適當地被攝入體內,并在體內進行分布;能滲透到微生物中;在細胞內對靶細胞器具有選擇作用。作用機理為:抑制細菌胞壁合成,損害細菌胞膜,干擾核酸代謝;干擾遺傳信息表達,抑制蛋白質合成,抑制基因功能。 實際效果:NRC(1998)總結了抗菌素在改善豬的生長速度和飼料轉化效率方面的效果。在1194個試驗(共32555頭)中,抗菌素可使斷奶仔豬、生長豬、生長育肥豬的生長速度分別提高了16.4、10.6和4.2%。飼料轉化效率分別改善了6.9、4.5和2.2%。同時抗菌素的使用與環(huán)境質量呈反比,即隨著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抗菌素的提高生長成績的效果越來越小。 2. 抗菌素的耐藥性 美國已證實抗菌素抗藥性的存在,研究認為:可能因為濫用抗菌素加速致敏細菌的淘汰,而抗藥性細菌卻生存下來。抗藥性傳遞通過基因表達和質粒(美國已證實抗菌素抗藥性的存在。研究認為:可能因為濫用抗菌素加速致敏細菌的淘汰,而抗藥性細菌卻生存下來。抗藥性傳遞通過基因表達和質粒(R-因子)進行,而后者更具威脅。歐盟(EU)成員國(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時除外)于1998年12月14日禁止在飼料中添加維吉尼亞霉素、螺旋霉素等四種抗菌素。 瑞典1986年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但1998年調查發(fā)現:仔豬腹瀉率升高;死亡率上升了1.6%;達25Kg體重需多耗5.2天;禽飼養(yǎng)上NE難于預防和治療;對環(huán)境衛(wèi)生要求大大提高;治療劑量用藥大大上升,1988年與1995年全國總抗菌素用量差異不大。 3. 常用抗菌素的選擇 飼用抗菌素一般用量很小就可起到防治疾病和促生長作用,其使用效果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飼用對象、生長階段、抗菌素的種類、飼養(yǎng)環(huán)境、日糧成分、抗菌素之間及與其它藥物配伍等多種因素。 桿菌肽鋅 桿菌肽為白色或淡黃色粉末,由地衣型芽胞桿菌發(fā)酵制得的一種不穩(wěn)定多肽,含有多種組分,以A為主。生產中是當桿菌發(fā)酵,桿菌肽效價最大時加入ZnSO4制得。若按A計算,含鋅7%左右。我國規(guī)定的用量為:豬添加百萬分之四到百萬分之四十;雞添加百萬分之四到百萬分之二十; 維吉尼亞霉素 維吉尼亞霉素含M1體、S1體,M1為大環(huán)內酯,S1為環(huán)狀多肽,當M∶S=70∶30時,抗菌活性最高。維吉尼亞霉素不易被腸道吸收,殘留很小。美國規(guī)定用量為:豬添加百萬分之十到百萬分之二十,體重超過45kg的豬禁止使用。 泰樂菌素 容易分布于全身;血中濃度低;臟器中濃度高;與大環(huán)內酯之間(白里霉素例外),大環(huán)內酯與林可霉素之間易產生抗藥性。在衛(wèi)生條件差,日糧不平衡的情況下作用較大。我國規(guī)定的添加量為:4月齡以內的豬添加百萬分之十到百萬分之一百,4~6月齡的豬添加百萬分之五到百萬分之二十;8周齡以內的雞加百萬分之十到百萬分之五十,屠宰前5天停藥。 |
畜牧人
畜牧人養(yǎng)豬
關于社區(qū)|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yè)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19 01:23,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