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4日,由大北農集團、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主辦,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中國作物學會、中國生物工程學會、中國農業生物技術學會、中國植物保護學會、北京現代農業科技創新服務聯盟等單位協辦的“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大會暨中關村全球農業生物技術創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陳文新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郭予元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軍事獸醫研究所夏咸柱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旭研究員、十七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翟虎渠教授、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陳志敏副主任以及國內外農業領域知名專家學者、新聞媒體朋友1000余人出席了本次大會。 “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頒獎大會現場 大會前臺出席嘉賓 大北農集團董事長邵根伙博士致辭 “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自2013年1月1日開始接受網上申報,申報工作進行重大創新,采取院士提名、單位推薦和個人申報3種途徑,保證了申報項目的權威性、廣泛性。本屆大北農科技獎共收到申報項目261項(含國外項目12項),經由院士、專家、學者近100位行業權威人士組成的“大北農科技獎評審委員會”對項目進行初評、會議評審,由9位院士組成的“大北農科技獎獎勵委員會”對項目進行終審、復核審批,最終決定授予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謝華安研究員“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成就獎”(該獎項首次設立);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中國家豬種質特征演化及其分子育種應用”、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姚斌研究員“飼料用酶技術體系創新及產品創制”2項成果“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特等獎”;授予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鄧啟云研究員“廣適性優質超級雜交稻的選育與應用”等3項成果“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一等獎”;授予四川農業大學陳代文教授“豬抗病營養理論與技術”等11項成果“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二等獎”;授予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文杰研究員“肉雞優質抗病性狀基因挖掘、分子標記開發及在育種中的應用”等21項成果“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三等獎”;授予江蘇省徐州市農開種子工程技術研究推廣中心縱瑞收研究員“高產優質廣適強優勢雜交棉新品種蘇棉23號的培育與應用”等30項成果“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促進獎”;授予美國農業部 ARS 禽病及腫瘤研究室Lucy F. Lee 等4位外籍專家“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國際獎”。本屆科技獎獎勵人數共計72人,獎勵總金額1000萬元,創“大北農科技獎”歷史新高。 為促進農業學術國際交流,大會同期召開“中關村全球農業生物技術創新論壇”。主論壇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謝華安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分別做了題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的實踐與展望》、《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主題報告;以“科技創新驅動生物種業發展”、“豬重大疫病防控技術創新”、“畜牧科技創新”、“種子健康與生物農藥創新”為主題的四個分論壇,邀請眾多院士、首席科學家及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針對農業科技前沿相關領域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討。 “大北農科技獎”設立于1999年,每兩年舉辦一屆,由大北農集團出資無償獎勵在農業科研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科研創新人員,同時對重大創新、產業化前景較好的科研項目及成果進行科研資助或產業化資助,并幫助其快速轉化推廣。“大北農科技獎”現已舉辦八屆,共收到申報項目2092項,獎勵金額共計人民幣1751萬元,有260位專家(含9位院士)獲得獎勵。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總書記在中關村集體學習調研戰略新興產業時再次強調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大北農集團作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推動者,在促進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完善獎勵體制創新等方面勇擔責任,做出了突出貢獻。“大北農科技獎”與農業領域國家獎勵有效互補,激發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勇于創新、敢于探索、積極獻身農業科技事業的熱情,必將發揮日益強大的作用,為我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創新驅動力。 詳情請見“第八屆大北農科技獎勵大會暨中關村全球農業生物技術創新論壇”直播官網:http://gabif.dbn.cn/zt/index.shtml 三等獎獲獎者合影 二等獎獲獎者合影 一等獎獲獎者合影 特等獎獲獎者與頒獎嘉賓合影
![]() |
版權說明: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鏈接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