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搜集市場信息,確定產品檔次 飼料產品質量的定位或設計目標是決定飼料產品質量最重要的因素。飼料企業飼料產品的定位取決于多種因素,如企業技術力量、市場情況、工藝技術條件、飼養者和消費者的需求等。 設計飼料配方前一般應收集如下信息: (1)飼養對象,為什么動物設計飼料配方?動物的遺傳性能如何?處于什么樣的生理和生產狀態? (2)市場情況,市場需求量?對手的質量、售價、特點、所處市場位置和發展潛力? (3)用戶情況,例如用戶利益:動物產品售價、發展趨勢?用戶的偏愛:最關心產品的哪些特征?哪些特點最受歡迎?市售產品的哪些特點不能使用戶滿意? (4)用戶的飼養管理水平? (5)產品的營養功能,生產全價料還是濃縮飼料?預混料?用戶喜歡什么料? (6)生產過程,加工工藝對飼料營養的影響?產品貯存期多長? (7)國家法律,飼養標準、產品標準?是強制執行標準還是推薦執行標準? (8)產品物理形狀,市場需要顆粒料還是粉狀料?用戶喜歡什么包裝? 綜合上述信息,確定自己的產品質量和價位,應當怎樣調整飼養標準?這是配方師的主要任務。 一般市場對高擋仔豬料的基本要求是: (1)高濃度的、平衡的、仔豬可消化的養分; (2)通過營養手段而不是添加藥物使飼料具有提高仔豬抗病力的作用; (3)作為商品的飼料產品還要求產品外觀,例如添加油脂、香味劑、著色劑等 2根據市場信息,確定產品質量 產品的質量水平和價位,直接決定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即市場占有率。一般把確定產品的類型、質量水平和價位的過程稱為產品定位。根據收集的信息資料確定自己的產品標準,是飼料廠最重大的決策。 (1)采用多階段日糧設計,可使飼料營養水平與動物營養需要更貼近。但是產品種類多了不僅商品生產過程復雜化,增加生產要求的倉貯,操作出錯多,而且豬場使用時也復雜化,每換一種飼料就要求有過渡,易出錯。要權衡利弊,針對不同客戶做出適當決策。在規模化豬場可以采取每周為一個階段。 (2)在確定產品的質量標準時,首先評估用戶飼養的品種、飼養環境、飼喂模式等因素,調查用戶對飼料效果的評價指標,摸清競爭對手的設計標準,在此基礎上制定自己的營養標準。確定一個產品的質量標準時應考慮的最重要的問題是日糧類型與飼養方式。全價飼料還是濃縮飼料?預混料?顆粒飼料還是粉狀飼料?預期日采食量?自由采食還是限制飼養? (3)預期采食量最重要。確定產品標準時首先要使動物每天采食的日糧中必須含足夠每日所需的有效能量。既有一定的質又要有一定的量。量太少吃不飽,量太大吃不下。配合飼料的物理形狀對日采食量影響很大。例如顆粒飼料的采食量比粉狀料大,消化利用率高,所以制作顆粒料時可相應降低某些養分標準。 (4)從營養學角度說,在確定產品標準時就是要首先考慮能量濃度和粗纖維含量;其次考慮日糧物理形狀, 例如顆粒飼料的營養濃度可低一些。其它養分的濃度可根據與能量的比例關系來確定,例如能量蛋白比等。 (5)為迅速占有市場,還可用品牌策略,設計出有某些特點的飼料配方。仔豬拉痢是影響仔豬料銷售的最主要障礙,要分析哪些是該從飼料廠解決的,哪些該由飼養者解決。 仔豬拉稀的原因主要有微生物、營養、環境、管理和個體差異,飼料原料使用不當和細菌感染兩項約占80%。參考對策如下: (1)對適用原料進行優先順序排列,首選及補充原料,并提出限量要求,考慮其中有無加乘效應出現。 (2)仔豬細菌性拉痢普遍是致病菌優先著床引起,即使管理良好的豬場,也必須予以考慮,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感染,其特點是堿性條件適宜,總是優先著床,易產生抗藥性,可以考慮日糧酸化;考慮病從口入,最迅速的滅菌劑有哪些?以保障即使有病菌食入時也可以抵御。對于小腸后段形成的病灶是否有控制方法?使用抗生素還是其他方法? 3研究每一種可用飼料原料的特性 要掌握每一種飼料原料的可消化性和對仔豬的營養作用,同時要考慮每種原料的負作用,注意限制用量。高檔飼料要求原料多樣化、品種數量多,然而采購能力和費用、倉儲能力和費用、生產工人的操作水平、出現差錯的概率等因素則要求原料種類要少。 在確定可用哪些原料及其用量限制時,一般考慮如下幾點: (1)有哪些原料可用?質量和價格如何?本廠存貨有多少?可用原料的供應情況是否穩定?各種原料的質量、數量和產地、來源? (2)可用原料的營養成分,理化特性,例如消化率、適口性如何?體積是否過大?可用原料對動物有什么影響?在飼料成分表中查出各種可用原料的營養成分和營養價值。 (3)可用原料是否含抗營養因子或有害物質,是否衛生?是否會對仔豬,畜產品和環境造成危害?各種原料的最大用量范圍是多少?最少用量是多少? (4)可用原料的營養質量,加工特性,養分在加工過程中的變化情況? (5)各種原料在現在使用的飼料配方中的用量是多少? (6)各種原料的營養成本高低?哪些原料物美價廉? 4設計飼料配方 在確定了產品質量標準后,就可根據收集的資料信息設計飼料配方。 (1)與銷售部討論產品貯藏期,考慮各種養分在貯藏過程中的損失。 (2)使用飼料原料中可利用營養素含量設計飼料配方。用可利用營養素為指標(如可消化氨基酸、有效磷等)設計飼料配方的基礎是要有各種飼料原料的可利用營養素含量數據。目前中國飼料數據庫提供的2007版中國主要飼料原料營養成分與價值表中已經提供了回腸末端可消化氨基酸含量和有效磷含量。 配方師應在分析所用飼料原料的基礎上,根據其基本物化特性、加工方法、條件等和相關回歸公式及一切可用手段來具體確定其可利用營養素含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配方設計。 (3)飼料配方計算有手工計算和電腦計算,仔豬配合飼料的利潤潛力一般為30~80元/噸。 (4)確定產品生產參數。設計飼料配方時要考慮各種養分在加工過程中的損失。 (5)向銷售部進行講解和說明,并確定市場價格和策略;如果銷售部對預期價格或性能有異議,請公司進行仲裁,是否可以有新的條件出現?是否有應急措施?原則上是要與銷售部達成一致才可進行生產。 5養殖場與飼料廠的經濟效益分析 例1.要為20--90Kg育肥豬設計飼料配方。設定100天出欄,每頭育肥豬利潤100元。具體計算出飼料、仔豬、防疫和人工等費用成本分別為357元、180元、10元、20元,加上養豬場利潤100元/頭,除以育肥豬出售單價7.5元/Kg,就是所需要達到的出欄體重。即 育肥豬出欄應達到的體重(Kg)=(飼料費用+仔豬費用+人工費用+防疫費+利潤)/育肥豬出售價格(元/Kg體重) 在本例中,代入已知數據有:90=(飼料費用+180+20+10+100)/7.5,所以飼料費用=365(元)。平均每日飼料費用3.65元,整個育肥期需要達到的日增重為(90-20)/100=0.7Kg, 假定配合飼料需要達到的料:肉比為3.2:1,則整個育肥期平均每天需要的配合飼料量為:0.7*3.2=2.24Kg,飼料送到養殖場的價格水平允許為:3.65/2.24=1.63元/Kg。 假定飼料廠決定利潤為每噸100元,即0.1元/KG,生產加工包裝銷售和其它費用為0.2元/Kg,則配合飼料的允許配方成本為: 配合飼料的允許配方成本(元/KG)=允許的飼料送到價格-生產加工等費用-飼料廠利潤 = 1.63 - 0.2 – 0.1 = 1.33元/KG。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考慮養豬場和飼料廠利潤的前提下,配方師必須在1.33元/Kg的范圍內設計配方,全程平均料:肉比必須達到3.2:1,100天內育肥豬平均日增重必須達到0.7Kg。 6飼料生產加工與飼養試驗 (1)通知生產部按照加工參數要求和操作說明生產出適量樣品。 (2)與市場部討論:產品成色如何?成本狀況?外觀上有哪些可以攻擊的缺點? (3)品管部對產品使用效果進行評價,進行飼養試驗,對生產工藝要求,操作說明,使用期限等提出改進方案。 畜牧人提醒,以上程序循環進行,直到大家滿意才可批量生產。 7飼料市場反饋信息的使用 任何一個產品設計都包含了設計人的觀念和對市場的看法,也是一種經驗,而一個人的經驗和習慣往往很難改變。所以配方師經常下市場和參加交流會是有益的。 產品投放市場后跟蹤調查,搜集用戶反應及推廣效果,考察產品對市場的適應性,據此改進產品定位或修改飼料配方。對配方的整體評估是根據產品性能表現在市場上的統計分布,不同市場用戶的使用結果和同一市場相對于競爭對手而言自己產品的優劣。 所以制定飼料配方是個循環過程,每次循環都會使產品質量及其市場競爭力提高一步。
該貼已經同步到 007畜牧的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