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兩頭受氣”的雞 肯德基的“藥雞”疑云不只讓部分消費者和投資者反胃,還有它的合作伙伴也有話要說。 福建圣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圣農發展”)的一名高管昨天告訴《第一財經(微博)日報》記者,采購商壓價、原料成本高漲,行業虧損已成定局。圣農發展網站顯示,其已成為肯德基在中國的前三大雞肉供應商之一。 和逼促的雞舍一樣,包括肯德基等快餐企業供應商在內的養殖企業也感受到了“高成本低售價”的雙頭擠壓。 承壓收購價 談及今年白羽雞市場的行情,上述圣農發展高管連聲嘆息,“相比往年收購價都有增長,今年百勝集團的收購價沒怎么漲?!?br> 百勝餐飲集團擁有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近期,這個美國品牌在中國連續遭遇信任危機。此前是“速成雞”,如今是“藥雞門”。本周,央視報道稱,肯德基與麥當勞的供應商六和集團采購的肉雞濫用抗生素等藥物。昨天,控股六和集團的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000876.SZ,下稱“新希望”)股價再挫2.05%至11.48元。 圣農發展的股價則上漲2.56%至9.61元。但這家肯德基的大供應商笑不出來,其2012年三季報特別提到,第三季度,雞肉銷售價格同比下降了19.31%,雞肉單位成本上升了8.85%。 事實上,在國內產能過剩以及進口沖擊下的白羽雞養殖業,成本之困已經不是個案。包括圣農發展、新希望等均在財報中訴苦,主要原料——玉米、豆粕價格持續上升。 國內某大型肉雞養殖企業人士坦言,作為大型養雞企業,今年養一只雞只賺1元錢,而廣大養殖戶只賺幾毛錢,還有更多的是虧本。 在這種情況下,難免有養殖戶“病急亂投醫”??系禄谏綎|的另一家供應商內部人士趙宇(化名)告訴本報記者,以此次被曝光問題的六和集團為例,旗下有很多零散的養殖戶作為供應商,這些養殖戶沒有很好納入六和集團的統一指導和管理,為保證存活率以及一定收益,高密度養殖、亂用藥在這些零散的養殖戶中比較常見。 事實上,這是養雞利潤被侵蝕背景下的一個注腳:一些養殖戶期待跑量,因此對于“損耗”的承受力變得更低。 趙宇給本報記者算了筆賬,這些零散分布在山東各個村落的養殖戶,飼料成本占七成,人工、用地成本近兩成,但抗生素等用藥成本就占了近一成,這樣算來養殖戶養雞幾乎微利,但農戶不敢不用藥,一旦不用藥,很容易生產大量病雞,這樣就血本無歸。 但他說,農民也絕不會通過降低養殖密度、改善養殖環境來提高存活率,這樣成本更高。 事實上,在目前市場采購價下,大型養殖企業也很難賺錢。圣農發展三季報顯示,公司三季度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3344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利潤減幅超過11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