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特點 1.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在春初、秋冬季節變換時易發。雞新城疫流行時以雞的易感性最高,鴿子、鵪鶉、鸚鵡、火雞、鵝、鴨、鴕鳥等都可感染發病。其中鴿子和鸚鵡對本病的流行起著很關鍵的作用。近年鵝和鴨的新城疫發病率有增高的趨勢。 2.病死雞是本病的主要傳染源。健康雞接觸病雞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飼料、飲水、墊料等,通過呼吸道、眼結膜以及消化道感染發病。 3.在很多養雞密集地區,一些養雞場常發生非典型新城疫,其特點是發生在免疫雞群,尤其是在20~40日齡、60~100 日齡、180~350日齡的雞群容易發生。雛雞最初以呼吸道癥狀為主,其后表現出新城疫的神經癥狀。60~100日齡的育成雞主要表現為病雞生長不良、消瘦、癱瘓和排稀綠糞,雞群有零星死亡,影響雞以后的產蛋性能,產蛋率往往達不到標準水平。180~350日齡的產蛋雞群主要表現為呼吸道癥狀和產蛋下降,蛋殼質量變差。 4.1998年以后,新城疫發病逐年加重。在很多養殖地區,特別是15~40日齡的雞群大面積發生典型新城疫,死亡率極高。而這些雞群一般都用過2~3次凍干苗的免疫,似乎免疫凍干苗不能有效預防新城疫的發生。用過凍干苗和油劑苗免疫的雞群,發病輕,死亡率低。2001年以后,雛雞(主要是3~10日齡的肉仔雞)新城疫發病有增加趨勢,母源抗體不能有效阻止通過呼吸道粘膜途徑感染新城疫的發病。 臨床診斷 1.潛伏期長短、發病程度與感染病毒的數量、毒株的強弱、感染途徑、感染雞的日齡、有無并發繼發感染和雞體抵抗力有關。一般潛伏期為3~5天,雛雞發病比成雞嚴重。 2.病雞體溫升高,可達43~44.5℃,精神不振,離群呆立,羽毛松亂,縮頸閉眼。呼吸困難,張口伸頸,時有喘鳴音或咯咯聲,有吞咽動作。肉冠和肉垂發紺、倒冠、冠尖出血,壞死。 3.病雞嘴角流涎,常有甩頭動作。倒提雞時從口內流出大量淡黃色酸臭粘性液體(主要是由于嗉囊麻痹,飼料和飲水在嗉囊中存留時間過長造成的)。一般在呼吸道癥狀出現后2~4天,采食下降或廢絕,下痢,糞便呈黃綠色或白色水樣。采食下降的同時出現精神不振、死亡率增高,產蛋雞產蛋下降。 4.部分病雞出現腳、翼麻痹、癱瘓。 5.發病后期,部分雞出現頭頸扭曲、轉圈等神經癥狀,這樣的雞精神正常,當有應激時,才表現神經癥狀。雞群神經癥狀出現的多少與發病雞的日齡和發病程度有關,一般發病日齡越大的雞群,神經癥狀出現越少。 6.種雞發病期間,孵化率降低,孵化出的雛雞易發生雛雞新城疫;種公雞產精量減少、精液稀薄、受精率逐漸降低。 7.近年來,在15~40日齡的雞群中新城疫發病嚴重,在發病早期就出現頭頸搖擺、震顫、頭點地等神經癥狀,病雞精神差,死亡快,死亡率高,有時高達60%以上,無有效治療方法。有時用凍干苗緊急接種,死亡更快,死亡率更高。 8.產蛋雞發病后多表現非典型新城疫。發病初期出現輕微呼吸道癥狀(以呼嚕為主),2~3天后雞群采食量逐漸下降,產蛋率出現波動,4~5天后,采食量和產蛋率迅速下降。一般采食量下降為10%~30%,產蛋率下降幅度為30%左右。發病后9天左右采食量開始恢復,15天左右恢復原來水平;產蛋下降7~10天降到最低谷,然后緩慢回升,回升期很長,一般需要1~2個月。部分雞消瘦、停產,達不到應有的產蛋水平。產蛋下降幅度越大,恢復越慢。產蛋下降時,褪色蛋、薄殼蛋增多;產蛋恢復期,小蛋、畸形蛋增多。在剛開始發病時,少數雞精神不振(有的雞群出現較大比例的雞精神沉郁)、倒冠、冠尖發紫、冠萎縮,部分雞拉黃綠稀便。采食量回升時,糞便恢復正常,呼吸道癥狀也減輕或消失。個別雞表現神經癥狀。雞群發病過程中,死淘率基本正常。 解剖學診斷 1.病死雞皮膚干燥,脫水。內臟漿膜、粘膜出血,心冠脂肪、腹部脂肪有出血點或出血斑。 2.口咽部蓄積粘液,嗉囊內充滿酸臭、混濁的液體。胸腺腫大,有暗紅色點狀出血。 3.喉頭和氣管粘膜充血、出血,有粘液。部分病雞腎臟腫大,瘀血。 4.腺胃腫脹,腺胃乳頭出血、潰瘍,腺胃與食道、肌胃交界處粘膜腫脹,有條狀出血和(或)潰瘍。肌胃內膜易剝離,肌層有出血斑。 5.十二指腸及小腸粘膜有出血和潰瘍,在不同的腸段形成島嶼狀或棗核狀壞死潰瘍灶,潰瘍灶表面有黃色或灰綠色纖維素膜覆蓋,剝離后露出粗糙紅色的潰瘍面。潰瘍灶主要發生在淋巴濾泡處,可深達粘膜下層。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和潰瘍,直腸和泄殖腔出血。 6.非典型新城疫主要表現:十二指腸遠端有島嶼狀突出(突出腸粘膜表面),表面有時出血。盲腸扁桃體腫脹出血,泄殖腔充血、出血,腺胃腫脹,乳頭出血不明顯。 7.有些雞群(肉仔雞常見)感染新城疫強毒(VVND),早期腺胃乳頭病理變化不明顯,僅見腸壁上有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出血斑。病雞常在形成肉眼病理變化之前就死亡。 8.產蛋雞出現卵泡變形、血腫、充出血,易破裂。輸卵管水腫,有分泌物,子宮部呈粒狀水腫。發病后期,雞消瘦,卵泡和輸卵管萎縮。公雞睪丸雙側萎縮。 鑒別診斷 ●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播迅速,一般只引起1~4周齡的雞死亡,可引起腎臟病變。產蛋雞產蛋下降,產畸形蛋,蛋清稀薄如水。 ●雞傳染性喉氣管炎:主要引起育成雞和產蛋雞發病,表現為明顯的呼吸道癥狀,眼流淚。喉頭和氣管內有血痰或黃色干酪物。 ●禽流感:病雞腫頭,眼瞼周圍浮腫,肉冠和肉垂腫脹、發紫、出血和壞死。死亡突然,死亡率高。 ●禽霍亂:產蛋雞易發,病程短,死亡突然,多發于季節交替時。肝臟表面有灰色針尖狀壞死灶,心冠脂肪有出血點。抗菌素治療有效。 ●慢性呼吸道病:病程長,死亡較少,易復發。抗菌素治療有效。 ●禽腦脊髓炎:雛雞發病后死亡率低,淘汰率高,病雞仍有飲食欲。4周后雞群發病停止,對后期產蛋無大影響。產蛋雞只表現一過性的產蛋下降。 ●維生素B1缺乏:患雞多呈觀星狀,生長緩慢,無呼吸道癥狀,死亡率低。添加維生素B1后,可逐漸恢復。 雛雞新城疫流行特點 1.主要發生在肉仔雞群,發病日齡為3~l5日齡,但多集中在7~l0日齡的雞群。 2.多發生于污染嚴重的雞場。 3.發生新城疫的種雞所產種蛋孵出的雞苗,雛雞新城疫發病率較高。 臨床診斷 臨床癥狀不典型,有時極似藥物中毒癥狀,要注意的是如出現大批死亡,可排除藥物中毒和管理因素外,這個病極可能就是雛雞新城疫。 1.發病突然,死亡率極高,每天死亡可高達5%以上。 2.病雞臨床表現多樣化:有的病雞伸頸張口喘,無聲音,發現張口喘后,2小時就死亡,死亡雞往往嗉囔有食或有水,此時大群無異常;有的雞群發病后,未見明顯的呼吸道癥狀,大群采食飲水基本正常,但病雞閉眼縮頸,站立不穩,采食飲水廢絕;有的雞群免疫新城疫凍干苗后突然發病,大群精神不振,閉眼縮頸,采食、飲水明顯下降,糞便變化不明顯,呼吸道癥狀不明顯,但死亡率極高,一般可達70%~90%。 病理變化 1.發病早期未見明顯的病理變化,肌胃內膜極易剝離。 2.發病的中后期可見腸道出血,腺胃乳頭出血,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陳舊性出血帶,發黑,肌胃內膜易剝離,有出血斑。有的病雞氣管充血、出血,有粘液,個別氣管內有栓塞。肺臟瘀血發黑,血凝不良。 病因分析 1.早期感染:在出雛和育雛早期被新城疫強毒感染。母源抗體不能阻止新城疫病毒由呼吸道粘膜感染所引起的發病。 2.環境污染加重或產蛋種雞發病,受污染的種蛋沒有做好消毒,造成出雛感染。 防治措施 1.注重環境消毒:環境污染是雛雞新城疫發病最根本的原因,要對環境定期消毒,空舍時間保證在2周以上,并對雞舍施行清掃-清洗-消毒-熏蒸等嚴格的消毒制度。 2.嚴格控制種雞新城疫的發生,對種蛋和孵化室嚴格消毒。對發生新城疫種雞所產種蛋,不能用于孵化,防止出雛早期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