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生豬及豬肉價格均達到自2008年來的新高,包括湖北、廣東、山東、吉林在內的多個地區均出現“搶豬潮”。 據我省畜牧獸醫局稱,近期外省企業、商販紛紛到湖北調運生豬。去年,黃岡市向南方省份調出生豬的豬場寥寥無幾,而今年前5個月,有4家大型豬場的肥豬主銷廣州、深圳、上海、南昌、合肥等城市和冷鮮肉出口屠宰場,武穴市龍坪畜牧獸醫站還出現向外調豬車輛等豬上車的現象。 在生豬交易市場,以前生豬批發商早上在市場先挑豬然后再拉走,現在根本不看直接拉走。 價格同比漲四成 在“搶豬”背后是近期生豬和豬肉價格的持續上漲。 國家統計局1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5月份CPI同比上漲5.5%,生豬價格同比上漲了40.4%,對CPI的“貢獻”將近20%。而在成本和供需的拉動之下,國內每頭生豬的養殖利潤已經突破600元,目前全國豬肉平均價格為每斤12.33元,同比漲幅高達75%,已經突破2008年高點。 商務部表示,豬肉價格上漲主要源于兩個因素:首先,2007年以來豬肉價格持續走低,去年這個時候是豬肉價格最低的時候,豬肉價格低就會導致養殖的減少。所以今年出現了育肥豬上市的階段性偏緊。其次,部分飼料和人工成本上漲。玉米價格同比漲了9.8%,養殖企業玉米平均進價上漲了9.8%,勞工成本和其他成本也相應增加。 專家“冷”看補欄熱 在目前豬肉價格上漲的背景下,許多生豬養殖戶的熱情持續高漲。 據了解,追漲補欄在東三省、華北地區、兩廣地區都陸續出現。對此,也有業內人士開始擔憂可能出現下一輪生產過剩。一些中小養殖戶看得不夠長遠,價格高就擴大養殖規模,而盲目擴張很容易造成價格暴漲后的暴跌。 據養殖戶介紹,生豬生產有4到8個月的周期,如果盲目補欄得不到控制,導致供應量猛增,對價格下挫的影響可能會在明年初體現出來。 業內人士已經發出預警,到今年年底和明年1月份,現在補欄的仔豬會集中出欄,也許會導致生豬價格出現新的波動。生豬預警網首席分析師馮永輝認為,未來的生豬供應和缺口的恢復應該依靠當前的母豬補欄,但現在市場補欄都把仔豬當寶貝,回本時間長的母豬卻少人問津,這說明當前市場上補欄的多是出于投機心理,不利于豬市的長久穩定發展。 專家建議,應該把目光更多地集中在母豬的數量上,從現在市場上仔豬的補欄和母豬的補欄的風險看,仔豬的補欄風險是更大,因為它中間是大家搶購導致的價格泡沫。 規模化養殖抗風險 養豬大戶李遠成經歷過多次豬價的大起大落,在這次的高豬價前并沒有大量補欄。他說,雖然今年生豬收購價高,但是仔豬價格已經超過2008年的歷史最高位,飼料的成本也很高,即使是目前已經存欄的小豬,預計也得三四個月之后才能出欄,如果那時供應量猛增,很難保持現在的高價。生豬成長有周期性,現在大量備豬,到明年下半年就不好辦了。 專家分析認為,與生豬散養戶的一哄而上不同,專業的規模養豬企業或養豬場在豬價大幅波動時,不會盲目擴產或減產,抗風險的能力也更強。在正常年景,農村散養戶的生豬成活率僅為70%,而規模養殖企業能達到95%以上;去年疫情大規模爆發,規模養殖企業受到的影響很小,而半數中小散戶則被大浪淘沙,最終導致現在全國生豬飼養總量中,規模豬場和散養戶所占比例發生扭轉,由各占一半轉變為規模養殖占據七成,業內人士認為,規模化經營是生豬市場穩定的唯一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