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滬上每年屠宰生豬300萬頭,其中20%來自上海本地,瘦肉精抽檢率幾乎100%合格;另外80%來自河南、山東等地,瘦肉精抽查合格率也在95%以上。在昨天的“食品安全在行動”活動中,記者獲悉,目前滬上已建成豬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包括全市16個屠宰場、8個批發市場在內的生豬都可通過該系統實現全程跟蹤溯源。同時,為了“對抗”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新的“替身”,今年上海在快速監測中新增兩項瘦肉精檢測: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 本報記者 顧金華 豬肉上市之前嚴把五關 一頭生豬,從進屠宰場到門店銷售,要經過貨源、生產、檢疫、配送、銷售五關,才能到達消費者手里。昨天上午,記者跟隨市食品藥品監管局檢查人員來到位于嘉定工業區的五豐上食,在“豬賓館”待宰欄里休息了十多個小時的生豬正被趕往屠宰區。 據介紹,這家企業的生豬貨源主要來源于供香港的定點豬場和無公害的規模化豬場,“我們的進場豬絕無散戶豬,直接與豬場對接,可以在源頭、豬飼料上把控質量。”五豐上食營銷總監劉勇介紹,公司總部還會定時派人去各個豬場進行“飛行檢查”,嚴格禁止瘦肉精等違法添加。 對于待宰豬住“賓館”的現象,市食藥監督所所長顧振華解釋說,從各地豬場運來的生豬經歷了十多小時的趕路后,會在“豬賓館”里充足休息10個小時以上,徹底放松,將體內毒素代謝掉的同時,也可以讓工作人員提取足夠的尿液用于“應付”瘦肉精等各項抽檢。 據介紹,在屠宰分割時,工廠檢疫員和政府防疫部門派出駐廠工作人員一起在流水線上工作,只有豬肉各項抽檢完全合格,才會敲上檢疫合格章。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實現豬肉制品“從源頭到餐桌”的全程質量監管,目前本市已經建成豬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統,該系統能反映所有生豬和豬肉的采購、去向、檢驗檢疫情況。政府部門一旦查出問題豬肉,可就通過這套系統獲知這些豬肉的來源,而該養豬場也會被列入“黑名單”,所產生豬不可再供應滬上。 快速監測中新增兩項檢測 對于市民關心的瘦肉精的檢查,記者了解到,目前滬上屠宰場都是在生豬待宰前提取尿樣進行的。 “生豬在從產地出欄時,已經拿到了檢疫合格證和瘦肉精檢測合格證等證明。為了保證市民吃上”放心肉“,在到達本市的屠宰場后,每一批生豬還要經過一系列的檢驗檢疫。”顧振華介紹說,瘦肉精的抽查由企業自檢,本地豬抽檢率是3%,外地豬5%.如果尿檢呈陽性,整批豬都將實施無公害化處理。 據顧振華介紹,瘦肉精的快速檢測成本較高,不包括人工、儀器設備的折舊,光是檢測一份豬尿樣本的試劑成本就要十幾元。對此,本市食藥監部門會給予企業補貼,最高比例超過50%.具體到每個企業可以獲得多少比例的補貼還要考量企業落實瘦肉精抽檢率的情況而定。“我們會不定期組織第三方實驗室對企業自檢的結果進行比對,抽檢做得好的企業就可獲得更高比例的補貼。”另據介紹,除了宰前的檢疫檢測,生豬在屠宰后,檢疫的要求也十分嚴格,流水線上的工作人員會重點檢測豬的頭部、淋巴、皮膚、內臟有無旋毛蟲,并進行復驗,確保出廠豬肉安全。 同時,記者了解到,今年上海在快速監測中新增兩項瘦肉精檢測:萊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針對這兩種瘦肉精鹽酸克倫特羅新的“替身”,新增快速檢測20分鐘就能發現。上海市食藥監局還透露,上海一旦發現有養殖場添加瘦肉精,將直接列入黑名單,禁止該養殖場的生豬進入上海,而本地養殖場有違規行為則將直接移送司法部門。 來源:上海《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