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日本地震災區的漁業占日本漁業四成左右,估計損失巨大。且近年日本漁業產值在整個GDP中的占比不斷下降,此次地震對其而言將又是一次比較大的打擊。”第一創業證券一名分析師告訴《第一財經日報》。 影響自給率繼續下降 此次地震重災區中的仙臺港及宮城縣氣仙沼等地是日本重要的漁港和漁業基地。昨日,上海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專家樂家華告訴記者,據估計,宮城縣氣仙沼等地域漁業產量約20萬噸,而日本近些年漁業產量基本維持在500萬噸左右,受災區域的漁業產量約占日本總產量的4%。但由于此地為日本遠洋漁業基地,對日本捕魚業產生影響短期內或難消除。 “同時,水產品消費能力也將遭受重創。”市場顧問公司海橋市場公司董事長樊旭兵認為,“由于日本近年來經濟萎靡,民眾消費能力下降,而魚在居民食物結構中屬于較高檔食品,日本水產品消費量逐年下降,而此次地震對日本經濟造成創傷,水產品消費量必將出現下滑。恢復可能需要較長一段時間。” 據日本水產貿易協會統計,由于國內經濟衰退和全球金融危機,2009年日本水產品進、出口出現下降,日本漁業陷入困境。國內漁業總產量、水產品進出口量、國內消費連續多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進口方面,日本水產品進口量從2004年起連續6年出現下降,2009年1~10月日本水產品進口214萬噸,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6.3%,進口金額為118.2億美元,減少了18.5%。 由于漁業的衰退,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產品消費國,日本水產品自給度逐年降低,多年來依賴大量進口,成為世界第一大水產品進口國。為了改變自身不足狀況,日本采取了一些針對性措施,包括調整漁業結構、禁漁、增殖放流、制作人工魚礁、增設養殖場等。2001年,日本政府頒布了《水產基本法》,明確了十年提高水產品自給率的目標。“而此次地震必將導致自給率繼續降低。”樊旭兵估計。 對國內漁業影響有限 東方艾格分析師陳會勇認為,日本主要從中國進口蝦、鰻魚、貝類等水產品,估計對山東、遼寧、潮汕一帶、福建等集中出口日本地區的漁業會有拉動作用。 但目前國內不少漁業公司對此仍持保守態度,遼寧省大連智慧漁業集團是當地一家出口日本的水產公司,“訂單增減可能要到半個月后才能體現出來吧。”該公司一名銷售部經理表示。 而廣州潮汕地區一家出口商對此也并不樂觀,按照他以往的經驗,短期內對當地漁業出口并不能立即拉動,“出口日本的標準太嚴苛,在湛江市沒有幾家加工廠的生產條件能達到他們的要求。” 樂家華告訴記者,日本去年從中國的進口量大約50萬噸,進口額約26億美元,占中國水產品出口110億美元總額中的四分之一,占中國漁業總產量5116萬噸的比重就更少了,因而對中國水產品出口影響不會很大。 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在電話中也向記者表示,上海地區向日本出口的水產品數量并不多,而進口方面,由于日本水產品價格較高,進口也很少,僅在近一兩年才有了一定的進口量,也只是在久光百貨等高檔商場出售。 上海水產集團辦公室主任李華也持類似觀點,他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公司目前在日本有一家子公司日本海上漁業有限公司,目前尚未取得聯系,不過這家子公司在上海水產集團中所占業務量并不大,不會對公司業務產生較大影響,而且日本目前對中國進口量逐年下降,加大了對歐美等國的進口量,水產集團對日本出口業務量很少。 上述分析師也認為,目前,日本海嘯影響波及到國內沿海的區域并不大,再者國內養殖還是以淡水養殖為主,應對國內養殖業不會有太大影響,但對遠洋打撈可能會有短期不利的影響。 目前國內有好當家(13.73,-0.12,-0.87%)、東方海洋(17.52,-0.07,-0.40%)、洞庭水殖(8.54,-0.19,-2.18%)、獐子島(39.44,0.11,0.28%)、山下湖(18.98,0.22,1.17%)等5家漁業上市公司,其中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在給記者的回復中稱:“沒有任何影響。”獐子島目前四成以上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市場,但主要針對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家,日本并非其最大海外收入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