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成年人视频_国产一区欧美二区_色悠久久久久综合先锋影音下载_欧美日韩精品在线

畜牧人 首頁 飼料 飼料要聞 查看內容

再評中國轉基因主糧商業化

1124 1 來自: 中國飼料工業信息網
簡介
在全球科學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存在激烈分歧、各國政府對其嚴格限制的大背景下,中國有關方面卻悄悄地為轉基因水稻、玉米的商業種植發放了通行證。此事經媒體曝光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再次引起輿論關注。

  在全球科學界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問題存在激烈分歧、各國政府對其嚴格限制的大背景下,中國有關方面卻悄悄地為轉基因水稻、玉米的商業種植發放了通行證。此事經媒體曝光后,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再次引起輿論關注。不久前,農業部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三名委員做客人民網,逐條駁斥媒體對轉基因作物的“質疑”。在他們眼里,轉基因食品不存在什么風險,可放心食用。他們批評媒體和公眾的負面輿論,阻礙了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進程。
  針對專家們擔憂的“如果轉基因作物的基因通過授粉等途徑向四周‘漂移’,可能會引發生態危機”的問題,生物安全委員會辯稱:2020年我國糧食要比現在增產10%,而過去10年中國糧食增產僅為2.5%;常規育種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可是單靠常規育種不行;就目前全球資源少人口多的現狀來說,轉基因是解決糧食短缺現狀“唯一可取”技術;就中國制定的2020年新增糧食產量500億公斤的具體目標來看,轉基因技術商業化也是必由之路。
  上述所謂的答媒體疑問明顯是答非所問,有意轉移話題,而且“轉基因是提高糧食產量的唯一選擇”的觀點,也缺乏科學依據。
  轉基因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稻增產問題
  根據農作物種植的科學法則,影響糧食產量的因素包含“水、土、肥、種、密、保、管、工”八個方面,轉基因僅在“種”上做文章,其它要素則以生態和人為因素為主。顯見,轉基因僅占糧食構成要素的八分之一,而非唯一。多年來,限制我國糧食產量的因素在于人而不在于技術。由于種地不賺錢,農民不愿意伺候土地,用地不養地,單純依靠化肥,造成地力下降才是造成糧食產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過去30年來,我國耕地退化程度已遠超過過去幾百年,恢復地力需要大量有機肥還田,精耕細作。而轉基因是在大農藥、大化肥、專用除草劑的基礎上做“種”的文章,會讓人越來越賴,地越種越瘦,成本越來越高,導致農作物種植惡性循環。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過去的300多公斤/畝,提高到700多公斤/畝,現在逼近900公斤/畝,那才是真增產。轉基因水稻只是對蟲害有所控制而已,與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相比并不增產,且連續種植幾代后畝產量就會越來越低。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已覆蓋了中國水稻種植面積的57%,即6000萬公頃;雜交水稻平均產量為7.2噸/公頃,比常規水稻單產高出1.4噸/公頃。我們放棄推廣非常成熟的雜交水稻的優勢,而轉向風險重重的轉基因水稻,實非明智之舉。
  我們說轉基因作物不能增產,看美國的例子就知道了。美國是掌握轉基因技術最早、最多的國家,其技術遠比中國先進,但該國糧食總產量僅3.63億噸,遠低于中國5.01億噸;中國糧食單產為 278公斤/畝,美國只有125公斤/畝。美國擁有全球最先進的農業技術包括轉基因技術,耕地還比中國多11億畝,為什么其糧食無論單產還是總產,反而不如中國呢?答案就在于“人”身上而不在“武器”身上。
  糧食產量的決定要素,一是單產,二是播種面積。在單產增幅不大的前提下,播種面積或播種季節減少導致產量下降。過去10年中國糧食增產僅為2.5%,不是品種不行,而是農民不愿意種地。如果農民改“兩季稻”為“一季稻”,再好的品種也保證不了產量,包括轉基因種子。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互聯網,僅供畜牧人網友學習,文章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到您的權利,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010-82893169-805)。
123下一頁

頭暈

傷心

搞笑

抗議

路過

已閱

支持

超贊

相關閱讀

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

引用 dazhui 2010-12-23 09:54
世界很復雜!人類就是自己毀滅自己!

查看全部評論(1)

發布主題 聯系我們

關于社區|廣告合作|聯系我們|幫助中心|小黑屋|手機版|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5824號

北京宏牧偉業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京ICP備11016518號-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1 Comsenz Inc. GMT+8, 2025-7-8 21:44, 技術支持:溫州諸葛云網絡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