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南京農學院農學專業本科畢業,1985年南京農業大學飼料科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1995年日本鹿兒島大學研究生院生物生產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1985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后留校任教,1988年和1991年2次公派赴日本留學,1998年回國工作。現任南京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草業工程系系主任。 參加學術團體: 中國草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草學會飼料生產委員會和草業科學專業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部高校植物生產與草業科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持和參與的主要科研項目: 1. 主持并完成 “水稻-飼草種植體系的構建”、“種草養畜與奶牛高效養殖綜合技術推廣”、“基于生態養殖的飼草高效生產技術推廣與示范”、“飼草化感種質評價及利用潛力的研究”等省、部級項目7項。 2. 參與“南方農區奶業現代化生產技術集成與產業化示范”、“華東農區現代奶業生產技術模式建立與主要奶牛疾病綜合防治技術應用”、“人工草地優質牧草生產技術研究與示范”等項目5項。 科研成果: “農區多花黑麥草生產及綜合利用技術”,2005年江蘇省科技廳鑒定。 “學產研結合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動物科學人才的研究與實踐”,2007年江蘇省教育廳獎勵。 發表的主要論文、論著: 在國內外專業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80余篇,主編出版《飼草生產學》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1部。 近年發表的主要論文: 1.鄔彩霞,李志華,沈益新. 豆科牧草水浸提液的酚酸物質含量及化感潛力. 草地學報 2007,15(5):401-406 2.郭曉霞,鄔彩霞,沈益新. 毛苕子對3種雜草種子萌發和幼苗生長的化感抑制. 草業學報 2007,16(2):90-93 3.陳傳軍,沈益新,周建國,李志華. 高溫季節草地早熟禾草坪質量與葉片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 草業學報 2006,15(4):81-87 4.丁成龍,沈益新,顧洪如,三浦優一. 多花黑麥草抗病基因類似物的克隆及CAPS標記. 草業學報 2006,15(3):107-114 5.郭曉霞,沈益新,李志華. 幾種豆科牧草地上部水浸提液對稗草種子和幼苗的化感效應. 草地學報 2006,14(4):356-359 6.丁成龍,沈益新,顧洪如,三浦優一. 多花黑麥草遺傳連鎖圖的構建. 草地學報 2006 14(3):223-230 7.徐桂花,沈益新,劉信寶,周建國. 紅三葉與白三葉春季植物雌激素含量和種類的差異. 中國草地學報 2006,28(6):39-42 8.丁久玲,俞祿生,蔡慶生,沈益新. 日本矮生沿階草適宜光照條件的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 2006,26(9):1827-1831 9.李富寬,翟桂玉,沈益新,劉信寶,姜慧新. 施磷和接種根瘤菌對黃河三角洲紫花苜蓿生長及品質的影響. 草業學報 2005,14(3):87-93 10.陳傳軍,沈益新,周建國. 南農選系草地早熟禾POD同工酶的酶譜特征及與其它品種的差異. 中國草地 2005,27(2):36-42 11.沈益新,楊志剛,劉信寶. 凋萎和添加有機酸對多花黑麥草青貯品質的影響. 江蘇農業學報 2004, 20(2):95~99 12.于輝,沈益新. 海鹽脅迫對葦狀羊茅和多花黑麥草種子發芽的影響. 草業科學 2004,21(10): 41-44 |